二八大杠自行车的铃铛声穿越霓虹光影,老邮筒与仿旧灯泡指引牌相映成趣,《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旋律混着黎族竹木器乐的韵律在街巷回荡——这不是记忆的闪回,而是五指山市“通什1988”全景沉浸式演艺街区为游客打造的真实时光穿越体验。

  “街上的建筑不是刻意建造的,而是完完整整保留了下来,甚至招牌的名字这些当年的印记还在。”漫步五指山市通什镇的红旗路等老街区,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会感慨。

  游客可在五指山市“通什1988”全景沉浸式演艺街区体验一把时光穿越。五指山旅投集团供图

  五指山通什镇沿河南面的红旗路、解放路及其周边区域是五指山中心城区内成片保留有州府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区域。

  相较城市外围街区,这里道路两侧遍植香樟树,夏日浓荫蔽日,秋日黄叶飘落,特定季节还会呈现绿黄相间的景色,街头巷尾的老店鳞次栉比。街边的茶铺与商店在门外摆出一张张座椅,人们坐在那儿喝茶闲聊。

  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五指山市依托这些还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和人文气息,推出“通什1988”全景沉浸式演艺街区活动,让这座曾经的老州府和现在的人们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州府故园到文旅新景

  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销,通什作为州府的历史地位落下帷幕。但这座城市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海南黎族苗族文化,成为海南城市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如今,一场沉浸式的复古互动体验活动,唤醒了一段尘封的集体记忆。记者了解到,五指山计划延续这场活动,拟每周常态化开展,用以激活山城文旅新活力。

  “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那时候的通什人潮涌动”“20世纪80年代末的通什大街到处是身穿绿色军装的兵哥哥”……当活动的小视频出现在网络平台,曾引发了不少人评论回忆。

  五指山旅投集团总经理曹银桥介绍,打造“通什1988”街区,是对这段黄金记忆的复刻与致敬。街区的设计理念项目以“原来这个地方叫通什”为价值核心,构建一个完整的沉浸式文旅场所,现阶段已通过复原老州府建筑群、重现市井叫卖声、还原旧时灯光氛围,融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维感官体验为一体,将老州府的记忆具象化。

  漫步街区,老邮筒与老式广告旗相映成趣,仿旧荧光指引牌串联起特色店铺,糖画、爆米花的香气,与五指山特色美食的滋味交织弥漫。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旨在唤醒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时光共鸣。

  在视觉与味觉的复刻之外,街区更通过设置特定剧情和情节体验,让游客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此外,还有《路灯下的小姑娘》《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经典金曲舞蹈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怀旧元素并非孤立展示,主办方巧妙融入了黎族竹木器乐、黎锦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让街区演艺不仅是表演,更成为山城文化记忆的活化再现。

  来自广东的游客陈美娜体验后感叹:“来了这座城市感觉有一种非常浓厚的怀旧氛围,然后活动仿佛把我们拉回到了1988年,感觉非常不错。”

  文化场景引发情感共鸣

  “通什1988”街区的魅力,不仅在于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复古体验。“我们通过重温1988年海南建省时期的老州府风貌街区,唤起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也让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五指山市旅游和文化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是静态的景观展示,更是一个“活”的、可参与的、充满情感共鸣的文化剧场。

  此外,在街区附近的老州府旧址已修缮开放。这座以红黄相间的庄重外观彰显独特建筑风格的政府办公楼,承载着1952年至1988年间作为自治州府的光辉岁月,是海南民族区域自治历史的重要见证。

  旧址目前通过历史图片、文献档案、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精心复原了自治州时期的办公场景;同时辅以主题展览,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与多民族团结共处的浓厚氛围,让游客和居民得以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老年人在这里重拾记忆,青年人在此感受复古风情,孩子们则在这种真实互动中感知历史的温度。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功能,在这个全景沉浸式街区中得以自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