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舒舒服服喝上一口热粥了,感谢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
吃饭,这件对常人而言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对于年近七旬的王大爷来说,却曾是一场遥不可及的奢望。
数月前,王大爷发现自己在吃饭时总感觉食物卡在胸口,难以下咽。起初只是吃干饭有些困难,后来连喝稀饭都成问题,最后连水都难以下咽。看着老人因为无法进食导致营养匮乏而日渐消瘦,家人的心也紧紧揪在了一起,便立即带老人前往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经过系统、全面的检查,王大爷被明确诊断为——晚期食管癌,且根据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已阻塞大部分食管管腔,导致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
食管癌
食管是连接咽喉与胃的肌性管道,作为食物摄入的“生命通道”,其通畅性对维持正常营养摄入至关重要。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初期为固体食物难以下咽,逐渐发展为半流质、流质饮食亦无法顺利通过,后期甚至完全梗阻。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疼痛、反流、消瘦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居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病死率第4位,根治性切除是食管癌的标准外科术式,但7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支架置入、激光消融和光动力治疗等。
“晚期食管癌”的诊断结果让王大爷全家陷入深思——老人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不想让他承受大型手术的创伤,现在就希望他能“好好吃顿饭”。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中晚期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导致的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理解患者作为一个‘人’的需求。”消化内科副主任、内镜诊疗中心主任毛苇主任医师表示。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后,毛苇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对王大爷的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先为患者解决当下最棘手的进食问题,为其施行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高效、恢复快的姑息治疗方案。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示意图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先进的消化内镜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在不开胸腹的情况下,通过内镜引导,将自膨式支架置入食管狭窄或瘘口部位,从而迅速恢复消化道通畅性。该术式被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推荐为恶性食管梗阻姑息治疗的一线方案,具有即刻缓解吞咽困难的独特优势,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支架迅速膨胀,有效撑开了被肿瘤严重压迫的食管管腔
手术当日,在毛苇主任医师的精细操作下,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邝继孙、黄永华及黄杏护士密切协作,将一枚全覆膜食管支架精准输送至食管狭窄段并成功释放。支架迅速膨胀,有效撑开了被肿瘤严重压迫的食管管腔,被堵塞多时的“生命通道”终于被重新打开。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当日即可进食流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顺利出院。
01哪些人群适合食管支架置入术?
①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所致食管狭窄,无法耐受或拒绝外科手术者;
②化学性损伤(如腐蚀性食管炎)或外伤后良性食管狭窄;
③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
④瘢痕性狭窄、放射性食管狭窄;
⑤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
⑥食管外压性病变(如纵隔肿瘤压迫);
⑦贲门失弛缓症经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
⑧其他需临时过渡性治疗的外伤性或医源性食管瘘。
02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休息与活动: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频繁弯腰或突然体位改变,以防支架移位。
②循序渐进饮食:遵医嘱进行饮食,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③慎选食物种类:避免干硬、大块及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以防堵塞支架。若发生堵塞,需及时就医。
④注意食物温度与性质:忌过烫、冰冷及强酸性饮料食物,以防支架发生热胀冷缩或腐蚀,导致移位、变形或损坏。若支架位置异常,可尝试内镜下调整,必要时重新置入新支架。
⑤进食后冲洗:建议每次进食前后饮用适量温开水(约100毫升),冲洗支架表面,防止食物残留。
一枚小小的支架,搭建的不仅是一条生命通道,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与生活的希望。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或许不能根除病魔,但它能立竿见影地解除梗阻,让患者重新获得经口进食的能力。对于许多像王大爷一样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能再次品尝食物的味道,能和家人围坐一桌共进一餐,这份简单的幸福,就是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巨大力量。
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将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以最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为每一位食管疾病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精湛的医术守护患者“食”的尊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更舒适的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毛苇
内镜诊疗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
擅长: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食管胃肠道早癌、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食管胃肠道黏膜下肿物、胆总管结石、消化道狭窄等疾病的内镜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消化道溃疡、病毒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胰腺炎等有较高造诣。
本文为本网转载,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关于疾病、诊断、治疗的相关问题,请务必以专业医生的指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