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8时,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演艺团队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开展文化展演,琼剧婉转唱腔与非遗技艺的创新表达,展现了黄道婆从崖州逆境重生到革新纺织技艺、泽被天下的壮阔历程,不仅让七百年前纺织先驱黄道婆的故事焕发新生,也让近千名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夜幕降临,随着舞台灯光渐暗,一阵悠远的螺号声划破寂静,琼剧《黄道婆》正式开演。舞台上,演员身着绣工精美的戏装,头戴玲珑雅致的头饰,一招一式韵味醇厚,一唱一和婉转悠扬。剧情以黄道婆的传奇一生为主线,从她年少时的坎坷磨难,到远渡重洋来崖州学纺织技艺,再到归乡后倾囊传授技术、带领乡亲发展纺织业,情节跌宕起伏,让台下观众感动不已。演出落幕时,全场观众报以长时间掌声,为这位纺织先驱的丰功伟绩致以崇高敬意。

  10月21日,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走进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展演。

  居住在海棠区的王福生告诉记者,琼剧《黄道婆》感人、生动,演员们潇洒的舞姿生动刻画了海南黎族人民与黄道婆的深厚友谊。“演员表演很精彩,剧中的黎族文化色彩很浓厚,很吸引我,希望日后可以到海南走访黎族村落,进一步了解黎族的黎锦工艺。”

  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方云指出,此次演出的舞美以抽象的艺术语言,生动再现了黎族地区的生活图景。服饰中不仅融入了黎锦的经典纹样,还巧妙嵌入了上海松江布的元素,配合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歌舞,整体艺术表现极具创新性。“我看《黄道婆》时深刻感受到,这种艺术创新让两项非遗技艺结合,效果是加倍的。”

  “《黄道婆》我看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感受。”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研究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民协主席、海南日报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蔡葩观演后惊喜道,“今天呈现出的这个黄道婆是第四个版本,相较之前人物更加丰满,充分运用琼剧的唱念做打,展现出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据海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黄道婆》编剧陈涣介绍,该剧创作三年来已演出近三十场,并逐步走出海南,赴上海、浙江等地展演。“黄道婆是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我们通过舞台让她‘活’起来,借助媒体传播与跨省展演,让更多人了解‘黄道婆精神’,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还透露,“本月底我们即将赴南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同时也在积极谋划前往更多国家和地区演出,让黄道婆的故事传播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