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琼岛寻奇观 矿山石洞火山遗迹藏地质密码
海南日报 2025-09-12 11:58

  攀登高山,挑战体力极限;遨游大海,领略海洋深邃;穿梭雨林,感受生物多样性;但是,海南岛上除了高山、大海、森林等这些广为人知的自然奇观外,还有一些如矿山、石洞、火山遗迹等壮观神秘的地质景观,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海南火莲花地质景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元才摄

  自然宝藏

  地球从诞生距离今天,已经有46亿年,从混沌初开到生命的繁衍,地球历经了哪些历程?抱着这些疑问走入海南岛的地质公园、矿产遗址,你会得到一个让你感慨万千的答案。

  位于海口市近郊的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其核心区位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如今已不再喷发,只剩下一圈环形的高地,像大地张开的眼睛,凝视着天空。这座地质公园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主体为40座火山构成的第四纪火山群,火山类型齐全、多样,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喷发的各类火山,既有岩浆喷发而成的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又有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玛珥火山。火山地质景观极为丰富,熔岩流——结壳熔岩,如绳索状、扭曲状、珊瑚状,无不称奇,令人叹为观止。仅是熔岩隧道就有30多条,最长2000余米,其内部形态与景观丰富、奇妙,为国内外所罕见。

  但目前,由于面积宽广,形态多样,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火山群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形成集旅游、科普、文化等多种元素的文旅产品。

  除了像火山遗迹这样的神奇地貌以外,地底下的喀斯特地貌岩洞也让人印象深刻。位于儋州市的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被称为“海南第一洞”,溶洞形成于4亿年前,洞内景观形成于140万年前,历经地球洪荒演变,造就独特的溶洞奇观。

  石花水洞的溶洞有旱洞和水洞之分,沿着水洞曲折蜿蜒的地下河轻舟漫游,再进入旱洞欣赏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旗、石瀑布、石舌、辉锑矿晶簇、水晶石晶簇等矿产资源,这些石矿在灯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让人觉得宛若遨游龙宫,奇景奇貌让人惊叹不已。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里的神奇地质景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摄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群山中,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陡峭的石林。仙安石林是我国仅有的热带岩石林地貌,起伏峥嵘的石林遍布山顶,历经亿万年的雨水冲刷,石林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如骆驼、乌龟、仙女、虎豹……

  走入石林丛中,还有许多大小各异,千回百折的溶洞,这些溶洞被当地人根据形状、洞中岩石特色称呼为小千龙洞、仙女洞、蟠龙洞等等,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外又是重峦叠嶂,古木参天,绿藤与石林缠绕,是一处热带风雨溪流镂雕的艺术精品。

  矿山重生

  位于儋州市兰洋镇江汉村附近的莲花山文化景区,是一座以“生态修复”为主题开发的矿山遗址景区。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开采石灰矿,留下了6个巨大的矿坑,岩石裸露,矿渣随处可见,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周边不少住户被迫搬离。

  如今,这座曾经“伤痕累累”的山体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森林植被被大幅度地恢复,曾经的矿坑变成了碧波荡漾的石湖,裸露的岩石被雕刻成鳌龟、仙翁等石像,处处可见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符号。

  据介绍,景区以“福文化”为核心,布局五大主题园区,涵盖东坡祈福遗迹、世界最大硅化木展示区、矿坑剧场及七彩旱滑等娱乐设施,形成矿坑修复与社科普及相结合的特色模式,曾获“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称号。

  因为山体裸露、植被剥离,水土流失,废弃矿山被称为“生态伤疤”。但实际上,废弃矿山仍然是一处可挖掘的“富矿”,是工业历史变迁的印记,也保存着许多独特的地质地貌,具有极高的地质遗址科普教育价值。为此,我省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契机,在一些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山遗址上创新采用“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重新挖掘、激发矿山的发展活力。

  在昌江石碌铁矿的矿业博览园里,集中陈列铲车、火车头等不同时期的采矿设备,生动地呈现了石碌铁矿的发展历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感受那段厚重的工业历史。

  在屯昌县屯城镇附近,也有一处被遗留的矿山“七零一矿”。这处矿山是在1942年,被侵琼日军发现并大规模开采,直至1981年七零一矿因资源枯竭等原因停产。如今,矿坑犹在,提醒着人们不要遗忘那段日寇侵略岁月的沉重与悲痛。近期,屯昌县政府召开了一场“七零一矿遗址”开发建设专家研讨,探讨如何以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赋能,将此矿山遗址开发打造多元化旅游项目。

  在儋州市峨蔓镇火山海岸地质公园,游客在欣赏落日美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元才摄

  地质研学

  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观察玄武岩的气孔状、杏仁状等多样形态;在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泛舟入洞探险,体验洞中有洞,景中有景的神奇景象;在昌江石碌铁矿矿业博览园,了解石碌铁矿的发展历程,感受厚重的工业历史……这个暑假,不少中小学生在海南岛上的地质公园、矿山遗址等景区景点开展地质科普研学,将学习过程融入旅游体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

  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火山地质遗迹,拥有距今约1万年至100万年间形成的完整火山锥群、熔岩隧道等珍贵地质景观。今年暑期,该地质公园以“地质+文化”为主线,推出了多个主题科普研学活动。

  8月12日,在风炉岭火山口,海南中学初二学生李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山脚下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六边形截面特征,以及火山渣的多孔结构,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彩多样。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则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拥有6000平方米的研学实践教育的学习场所,配备研学多媒体课室、科普长廊、科普宣传栏等,开设地质地学、蝙蝠生物学等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需求。

  据介绍,下一步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还将旅游与人文、教育、农林、劳动深度融合,要开设溶洞探险、攀岩体验、户外拓展、劳动实践、军垦研学等课程,并逐步完善配套小型博物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真正达到游与学的深度结合,打造最具特色的实践教育课堂。

  “我们要让矿山成为科普课堂,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海钢矿山公园公司副总经理柳剑锋介绍,这里独特的地质条件,典型的石碌群地层、S型花岗岩以及独特的石碌铁矿床,为区域地壳演化与成矿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材料,具有极高的地质遗迹科普教育价值,昌江县政府将投资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地质遗迹保护区、登山步道与科普中心。未来,游客可沿11公里旅游公路深入矿坑,见证S型花岗岩与石碌群地层的独特地质奇观。

  海南地质与矿产公园:

  ◉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口市)

  中国重要的全新世休眠火山群之一

  拥有40座第四纪火山和30多条熔岩隧道

  典型火山地质景观:玛珥火山、结壳熔岩等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儋州市)

  形成于4亿年前的溶洞奇观

  分为旱洞与水洞,内有丰富矿晶景观

  被誉为“海南第一洞”

  ◉仙安石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中国唯一的热带岩溶石林地貌

  拥有众多溶洞群和奇特石林造型

  热带雨林与石林交融的独特景观

  ◉莲花山文化景区(儋州市)

  由石灰矿矿坑生态修复而成

  以“福文化”为主题的矿山遗址公园

  荣获“全国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称号

  ◉昌江石碌铁矿矿业博览园(昌江黎族自治县)

  展示石碌铁矿发展历史的工业遗址

  陈列不同时期采矿设备

  具有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价值

  ◉七零一矿遗址(屯昌县)

  日军侵琼时期采矿遗址

  现存矿坑遗址具有红色教育意义

  正在规划开发为多元旅游项目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