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育者:28年深耕乡镇小学讲台,从一线教师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始终以“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初心,用创新理念激活课堂,用暖心关怀凝聚师生,带领学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而在此之前,他还曾化身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过别样的担当。他就是2025年海南省优秀乡村教师、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吴雄。
回归教育岗,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
2021年3月,刚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吴雄,带着基层工作积累的实干精神,回到了熟悉的教育岗位,并晋升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全面分管教学工作。“脱贫攻坚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而教育脱贫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吴雄说。
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记者郑光平摄
深知“纸上谈兵不如躬身实践”,吴雄28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负责二年级和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从课程设置到课堂细节,从作业批改到学情分析,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困惑什么。”吴雄说。
三门坡镇盛产荔枝,每到夏季,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成为当地最靓丽的风景。如何让这份“乡土资源”变成教学优势?吴雄带着教师团队开启了课程革新之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源于他坚定的教育理念:“乡村教育不能照搬城市模式,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看见家乡、热爱家乡,把‘乡土根’扎进心里,才能长出‘报国枝’。”
吴雄正在给学生上课。记者郑光平摄
基于这一理念,在陈则民校长领导下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由吴雄作为副组长,主抓课程研发工作,多次带领教师们走进荔枝种植园、走访老果农,校先后开发出荔韵合唱社团、润心美术社团、劳动实践课程等列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荔韵合唱社团后,我经常组织师生一起参加合唱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借此计划宣传自己的家乡。”吴雄说。
吴雄带领荔韵合唱社团同学们参加活动。受访人供图
坚守初心,打造乡村教育“新名片”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吴雄同样展现出创新思维。他积极推动学校加入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教研联动”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每学期,他都会安排年轻教师到集团总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以前我的课堂很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通过集团总校的参观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互动教学的技巧,现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和讨论声。”年轻教师符老师感慨道。
吴雄正在给学生上课。记者郑光平摄
同时,吴雄还大力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平台资源备课、授课,并组织开展智慧教学培训。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教师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授课的次数大幅增加,有5位教师的授课案例还被上传至平台,成为区域内的示范案例。
吴雄表示,每次走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喊“吴老师好”,看到他们在教室里时认真学习的样子,就觉得浑身都是劲。
守初心结出硕果,绘就乡教“新图景”
在陈则民的带领下,吴雄兢兢业业主抓教学工作三门坡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2021年,英语学科“三率一分”(及格率、优秀率、参与率、平均分)跃居琼山区乡镇学校第一,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全区九个乡镇的“末尾第三”冲进“前三名”;2022年,学校总优秀率位列全区9所乡镇中心小学第三,总平均分、总合格率均居前列;2023年,总合格率、总平均分继续保持全区乡镇学校前三、四名,连续三年获琼山区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单位”。
吴雄还会抽空去年轻老师的课堂听课。记者郑光平摄
“这么多年来,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孩子通过学习实现梦想,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乡村教育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只要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吴雄说。
听课后吴雄与年轻老师交流。记者郑光平摄
因工作突出,吴雄先后获得2024年海口市琼山区“教书育人楷模”、2024年琼山区“社区教育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2023年12月,他还顺利完成小学任职资格培训,不断为自己“充电”。
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教师吴雄。记者郑光平摄
“接下来,我们打算加强与城区优质学校的合作,引入更多线上课程资源,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另外,我们还将继续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也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教育是慢功夫,我希望能和同事们一起,把三门坡镇中心小学打造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乡村好学校。”吴雄说。
从初登讲台的青涩青年,到深耕乡野的教育老兵,吴雄用28年的坚守与付出,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书写了动人的育人篇章。正如他所说,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而他将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