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匈牙利艺术家木兰个展《流动的边界》在三亚开幕
海南日报 2025-10-17 10:48

  10月12日下午,匈牙利艺术家木兰个人作品展《流动的边界》在三亚CBD文物艺术中心启幕,本次展览展出木兰(Orsolyaáder)近年创作的50组绘画及装置艺术作品,以“流动的边界”为线索,打破传统“白盒子”展览模式,将艺术从静态观看转化为可感知、可对话的互动体验,展期将持续至11月12日。

  木兰个人作品展《流动的边界》“交汇之界”展厅。展览承办方供图

  “艺术的边界是流动的”

  木兰1993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青年时代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艺术教育并开始创作现代抽象艺术,2018年来到中国发展,作品先后被三星堆博物馆、宁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本次展览是她在中国华南地区举办的首次个展。

  匈牙利艺术家木兰在展厅欣赏自己的画作。展览承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分为四大板块:展示架上绘画与综合材料作品的“交汇之界”、展示荧光系列作品的“另一个世界”、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对话之界”以及多媒体投放沉浸式空间“潮汐之界”。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承办方千艺寰禹文化传媒负责人赵千千介绍:“之所以命名为‘流动的边界’,一方面,我们认为艺术的边界是流动的,从内容、形式、空间到感官,木兰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着艺术的边界;另一方面,艺术能消弭国与国的‘边界’,中国与匈牙利河虽然相隔万里,却能通过本次展览在三亚交汇。”

  在被问及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为三亚的艺术家和爱好者带来什么时,木兰说:“对于艺术家,我希望鼓励他们勇于发展自己的风格。在艺术世界,没有对错之分,相比于技巧,一个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可能才是他真正的价值所在。对于艺术爱好者,我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我的作品,每个人都能与艺术品建立不同的联系,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抽象艺术的本质所在。”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人们总是会好奇我的名字为什么叫‘木兰’。”木兰笑道:“我七岁时就读到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来到中国后,朋友觉得我的匈牙利原名‘奥尔绍莉娅’发音较难,建议我取一个中文名。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木兰’,因为她勇敢坚韧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我,我希望在生活与艺术中同样践行这些特质。之后,‘木兰’不仅成了我的中文名,也成为了我的艺术家署名。”

  木兰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很多人不知道,来到中国之后我才成为一名全职艺术家。七年前,当我初到这里,便彻底爱上了这个国家,它蓬勃的文化活力与能量,滋养着我的创作灵感,这段中国之旅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次展览的许多作品诞生于中国各地,我想通过它们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敬意和热爱,中国早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木兰认为匈牙利与中国虽相隔万里,却存在一种“遥远的相似性”,比如匈牙利人的名字也是“姓在前,名在后”以及对家庭观念的重视等等。“中国与匈牙利在国际上是好伙伴,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出于政治考量,更因为我们两国人民心意相通,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为中匈关系添砖加瓦。”木兰说。

  “我和三亚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

  “五年前,我曾来到三亚度假,马上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在三亚期间,木兰完成了赴上海参展的三幅作品,“我是一个‘色彩叙事者’,而三亚的天、海和树美得像一幅水彩画,颜色饱满而热烈,充满热带气息,给了我很多灵感。同时,三亚人的友善和热情也令我印象深刻。”

  木兰为本次展览带来的画作《NEWERA新纪元》,灵感来自上海松江的鹿。经记者介绍,木兰得知三亚本地也有“鹿回头”的传说,并且三亚又名“鹿城”,她感到非常震惊,“看来我与三亚的缘分从很早就开始了,之后我可能会以三亚的鹿为灵感创作一些作品。”木兰笑道。

  在本次展览的“潮汐之界”板块中,有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名为《潮汐的对话:从多瑙河到南海》:绘制着海南黎锦波浪图腾的条带由屋顶垂至地面,一台复古电视机放置其上,展示着木兰所绘的波浪图案抽象画作,象征着三亚民族图腾跨越千年、万里与欧洲艺术家的现代抽象作品展开对话。这件作品不仅是木兰对三亚本地民族文化的致敬,更诠释了本次展览的主题:文化像水一样在碰撞中融合,所有边界都将在创造力的潮汐中化为流动的篇章。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