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来临,人体湿气太重,让人感觉胃口不好、身体酸痛、心情不好,头昏昏沉沉的。那么,湿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生活中有哪些除湿妙招呢?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韩敏贞博士表示,从中医上讲,湿气是中医“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属于阴邪之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湿为阴邪,最易困阻脾阳、阻碍气机。其中,外湿多由环境潮湿(如雨季、湿地、梅雨天)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因脾虚失运、饮食不节、嗜食生冷、久坐少动等造成水湿内生。
湿气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可导致脾胃损伤、关节酸痛、影响睡眠和情绪、诱发皮肤问题等。韩敏贞介绍,因为脾主运化,最怕湿邪,湿气会影响饮食消化吸收,出现食欲差、消化不良、腹泻等;湿邪易留滞于筋骨关节,导致关节酸痛沉重,遇雨天加重;湿气重易导致气机郁滞,人会感到胸闷、心烦、嗜睡或失眠;湿气会诱发湿疹、痤疮、皮肤瘙痒、湿热型痘痘等;湿邪阻滞水液代谢,体内水分运化异常,导致浮肿、体重增加等。
生活中,有哪些除湿的妙招呢?
韩敏贞建议,可以从五个方面除湿:
饮食调理为本: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忌过多奶制品、冷饮。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冬瓜。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出汗是除湿的好方法,可选择慢跑、八段锦、瑜伽等温和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调整环境湿度:雨季使用除湿机、空调除湿模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穿湿衣、睡潮床。
穴位按摩或艾灸调理:推荐艾灸足三里、脾俞、关元、阴陵泉等穴位,祛湿健脾。
泡脚祛湿:可用生姜、艾叶、花椒泡脚,温阳散寒、祛湿通络。
在饮食调理方面,韩敏贞从中医角度推荐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祛湿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祛湿健脾)
材料:薏苡仁30g,红小豆30g,粳米适量
做法:提前浸泡,煮粥,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利湿,适合湿气较重、食欲不振者
◉冬瓜荷叶汤(清暑利湿)
材料:冬瓜500g,干荷叶10g,适量盐
做法:荷叶煮水后与冬瓜同煮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化湿,夏季湿热体质适用
◉茯苓山药汤(健脾渗湿)
材料:茯苓15g、白术15g、山药30g,猪骨或鸡肉适量
做法:同炖一小时
功效:补脾祛湿,适合虚胖、水肿人群
◉三仁汤简化版(祛湿清热)
材料:杏仁10g、白豆蔻20g、生苡仁30g、绿豆20g、茵陈5g
做法:煮水代茶饮
功效:适合湿热重、有口苦口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