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暖阳下,湛蓝海面波光粼粼,一艘艘游艇载着欢声笑语驶出码头——这是海南冬日旅游的鲜活图景。
依托自贸港政策红利与独特海洋资源,海南游艇旅游正从高端小众体验加速走向大众休闲市场,消费热度持续飙升。今年前5个月,全省游艇旅游接待游客约97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3%;1-9月累计出海20.1万艘次、接待游客141.1万人次,已分别达到2024年全年的90%和96%,冬日“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度假选择。
11月4日,在三亚河出海口,出海体验游的游艇如万箭齐发,陆续归港。海南日报张茂摄
政策、资源双加持,游艇旅游迈向大众化
海南游艇旅游的火爆,离不开自贸港政策的持续赋能。10月1日起,《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技术和检验特别规则(暂行)》正式实施,新规首次突破游艇人数限制,提高乘员上限为26人,全面推动游艇设计、制造与服务全链条向现代化、高端化升级,显著增强了海南游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游艇品牌和消费资源集聚海南。
“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园区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行业主体看好三亚发展前景,积极布局。”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副局长钱晓明说。目前,三亚中央商务区已集聚游艇产业链企业123家,覆盖设计、制造、销售、租赁、维修、旅游消费等全环节。
此外,在关税减免、境外游艇入境便利化等政策支持下,海南游艇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降低了游艇购置与运营成本,更推动旅游价格不断亲民,让曾经的“高端消费”走进寻常百姓家。
10月2日傍晚,市民游客乘游船徜徉海口湾,看华灯初上,赏滨海美景。海南日报李天平摄
如今,在海口湾乘坐游艇,市民游客百元内即可解锁“海上观景”“海上老爸茶”的新体验。观光游船串联起世纪大桥、东坡老码头商业街、天空之山等网红打卡点,360°观景台让游客直呼过瘾,船上还有萨克斯演奏、KTV等丰富服务,氛围感拉满。
截至目前,海南已建成14个游艇码头、2511个游艇泊位,集聚游艇上中下游企业700余家,注册游艇达1777艘。2024年全省游艇累计出海22.4万艘次,接待游客147.7万人次,产业规模稳居国内头部位置。政策红利与资源禀赋的双重加持,让游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成为普及型的休闲工具。
海口、三亚双核发力,业态创新亮点纷呈
以海口、三亚为核心,海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游艇旅游发展格局,业态创新不断涌现。
三亚素有“千艇之城”的美誉,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支持其打造“亚太游艇之都”,产业实力强劲。截至2024年底,三亚登记游艇总量达1415艘,当年租赁游艇出海12.79万艘次、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截至10月,出海艘次同比增长20%,游客量同比增长4.7%,热度持续攀升。
10月1日,众多游客在三亚湾海域乘游艇,体验水上娱乐项目。海南日报王程龙摄
在三亚国际游艇中心,豪华超级游艇与时尚运动快艇整齐排列,与现代化设施共同勾勒出活力滨海图景。这里作为海南自贸港“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的核心平台,不仅是世界一流的游艇展示窗口,更是国产游艇品牌出海的重要枢纽。
北京游客朱先生带着家人乘坐进口游艇出海,碧海蓝天间,孩子们在甲板上嬉戏,大人们悠闲垂钓,朱先生感慨:“坐游艇游三亚是必玩项目,就像一座移动的水上乐园”。
海口则以“亲民化、年轻化”为特色,通过丰富航线选择、优化服务体验,吸引本地市民与周边游客高频消费。
两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再加上“游艇+海钓”“游艇+潜水”“游艇+夜娱”等融合业态的不断丰富,让海南游艇旅游的吸引力持续升级,满足不同群体的度假需求。
游艇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海南正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海南将进一步完善游艇码头设施,试点智能服务平台,持续降低运营成本,让游艇旅游更便捷、更实惠。同时,通过深化“游艇+”融合模式,培育更多亲民型消费产品,推动产业从单一租赁向旅文体融合的多元业态延伸。届时,游艇旅游将从“高端奢侈品”转变为“大众消费品”,成为海南冬日旅游的新潮流、自贸港活力涌动的新名片。
逐浪海之南,悦享新旅程!2025年11月11日,2026海南海洋旅游年将在万宁的浪涌涛声中盛大启幕。海南诚邀广大游客奔赴南海之滨,在椰风海韵中感受自贸港文旅融合的澎湃活力,共赴一场与蔚蓝的美好之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