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变化剧烈,不少家庭又进入了深夜“听咳识病”模式。孩子一声咳嗽,常让全家揪心。然而,引起咳嗽的原因多样,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过敏等病因不同,应对方式也截然不同。如何准确识别?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副主任王丹虹作出详细解读。

  王丹虹指出,咳嗽本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家长首先需要避免盲目使用止咳药或抗生素。正确识别咳嗽背后的原因,才是关键。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不会过于剧烈,孩子往往会同时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等典型症状,有时会伴有发烧,但精神状态一般尚可。这类咳嗽随着感冒好转会逐渐消失,整个过程大约持续5到7天。

  相比之下,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则要“凶猛”得多。孩子通常会突发高烧,体温常超过39℃,并伴有剧烈的咳嗽、明显的全身酸痛、头痛和乏力感,婴幼儿还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由于流感传染性强,且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一旦怀疑应及时就医。

  还有一种咳嗽与过敏相关,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尤其在夜间、清晨或者孩子接触冷空气、过敏原后明显加重。这类咳嗽通常不伴有发烧,如果孩子咳嗽持续超过4周,且使用普通感冒药效果不佳,就需要考虑这个可能性。

  对于已经确诊哮喘的孩子,天气骤变时咳嗽容易急性发作。这时除了咳嗽,最关键的识别点是孩子呼吸时会伴有“咻咻”的喘息声,同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在预防方面,合理的衣着非常关键,推荐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孩子颈背部的温度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适当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佩戴口罩,既能阻隔部分过敏原,也能缓和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锻炼来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是抵御疾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