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预热中国戏剧节!琼剧《黄道婆》主创揭秘创作故事

  9月15日晚,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黄道婆》分享会在温州大剧院举行。来自海南省琼剧院的创作团队与温州观众展开了一场跨越山海、穿越古今的文化对话,共话黄道婆精神,共赴非遗戏剧之约。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编剧池浚、唱腔音乐设计张发长三位主讲人亲临分享会现场,以琼音述情、以纺语说梦,从剧目构思到舞台呈现,从唱腔设计到精神追问,娓娓讲述《黄道婆》的诞生与艺术内涵,与戏迷朋友、文化学者及文艺同行展开深度对话。

  琼剧《黄道婆》剧照。通讯员梁学武摄

  十年一遇,是回归亦是出发

  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琼剧拥有近400年历史。近年来,《下南洋》《海瑞》等剧目屡获国家级奖项,两位“梅花奖”获得者相继涌现,琼剧的舞台从海角天涯拓展至全国、走向海外,不断以新的表达姿态融入当代戏曲语境,展现出地方剧种旺盛的创造活力和文化生命力。此次《黄道婆》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是海南省琼剧院时隔十年的重磅回归,也凝聚着琼剧人对戏曲精神的深切回应与对艺术理想的深度追求。

  “我们为什么选择黄道婆?”面对这个问题,杨济铭院长如此回答:“因为她跨越山海,革新传技,泽被天下;因为她用纺织改善生计,用信念改变命运,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劳动之光、女性之光、智慧之光的集大成者。”他指出,黄道婆从海南走向江南,既是个体命运的延展,也是民族技艺、文化精神的流转。《黄道婆》的创作,正是一次借由戏剧语言对这段历史的重新书写,也是地方戏曲艺术参与国家文化叙事、回应时代价值的一次自觉实践。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黄道婆》分享会现场。通讯员梁学武摄

  在他看来,《黄道婆》不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历史与当下,联通非遗与时代,也推动着琼剧从“唱给海南人听”走向“唱给中国听、唱给世界听”。通过黄道婆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观众得以在舞台上看到一位女性从苦难中生长、在民族交融中觉醒、于时代变革中承担的传奇历程,感受到中华文化中那份穿越时空、感人至深的技艺精神、家国情怀与生命创造力。这背后所传递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坚定信念,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培植。

  此次借由中国戏剧节的舞台推出《黄道婆》,正是希望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海南不仅有热带风情的山海之美,更有灿若星辰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温度。“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地方戏,从来不止于地方;真正的传统技艺,终将照亮当下。”杨济铭院长诚挚表示,“我们诚邀每一位热爱戏曲的朋友走进剧场,走进黄道婆的生命史诗,一起在这缕纺韵之间,聆听来自海南的时代之声。”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黄道婆》分享会现场。通讯员梁学武摄

  故人归故里,是创作也是叩问

  “我是一位地道的温州人,今天能带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剧目回到家乡,心情格外激动。”作为《黄道婆》编剧,池浚在分享会现场深情讲述了这部剧的创作缘起,也讲述了他与黄道婆之间跨越时空的“精神相认”。

  黄道婆的故事,是他童年最早的文化记忆。母亲曾在温州针织三厂工作,改革开放后从事布匹贸易,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纺织技艺与劳动者的气质有着天然亲近。“黄道婆既是中国纺织史上的行业祖师,更是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创新者、女性前辈的精神缩影。”

  在池浚笔下,黄道婆不再只是纺织符号,而是一位有泪有爱、有苦有光的普通女性。他采用“磨难—觉醒—传承”的三幕式结构,讲述一部凡人到宗师的成长史,奏响一曲私情到大爱的精神赞歌。

  “她一生跨越了亲情、友情、爱情,也承载着民族情、家国情。我们用‘情’为经,以‘技’为纬,把她的一生织成了这部戏。”池浚表示,《黄道婆》的叙事始终围绕“人”展开,强调人物的情感选择与命运轨迹,力求还原一个“既深情又坚定、既真实又辽阔”的中国女性形象。

  琼剧《黄道婆》剧照。通讯员梁学武摄

  唱腔之间,是历史也是桥梁

  “琼剧最动人的‘味道’,除了剧情与表演,更根本的在于腔中之情、音中之魂。”如果说剧本是骨架,音乐便是灵魂,《黄道婆》的这份灵魂之声由唱腔设计张发长为其勾勒注音。

  “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这是张发长唱腔设计的第一原则。他介绍,《黄道婆》唱腔采用中板、叠板、争辩腔、陈诉腔等传统结构,并大胆修复“程途”“泪滴秋波”等濒危曲牌,使得古腔重绽风华。

  更具突破性的是,该剧还融合了崖州民歌的朴拙、疍家渔歌的悠扬、黎族小调的跳跃,以及江南松江地区的童谣,让声音成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桥梁。多声部合唱、哼鸣、情绪伴唱的加入,使整部剧在传承中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与戏剧张力,既唱出琼剧的根,也唱进当下观众的心。

  张发长形容,《黄道婆》的音乐设计是一场“跨越海峡的声音旅程”,是黎锦纹样在耳朵里的回响,是黄道婆精神在声腔中的涌动。

  杨济铭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温州观众不仅看到黄道婆的匠心,也感受到琼剧的魅力,“未来,我们还会带着琼剧走得更远,让这项近400年的非遗艺术,继续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