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病房呼叫铃声响起,护士总是很快出现在病人身边,进行病情观察、细心护理换药……这是人们对护士的固有印象。在海南,这种印象正在被打破。
在老龄化、数字化社会背景下,海南护士走出传统病房,回应时代命题:从手机屏上的“一键呼叫”到跨国医疗的“双语对话”,从社区床边的温情抚慰到数字技术的精准干预,从自贸港持续扩大医疗对外开放到催生“国际护理师”新需求,海南正以多元化、适老化、国际化的创新实践,重塑护理行业的边界。
5月12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医护一线,记录这群“提灯者”如何用科技的精度与人文的厚度,探索“未来护理”的海南样本。
近日,海医一附院中医科护士陈求婷上门为老人刮痧。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洪旭摄
“多元化”护理,适应“互联网+”
未来,护理不只是单纯针对疾病护理或症状护理
最近,海口天气变化较大,家住义龙东路的郑阿姨肩周炎复发,肩膀疼得厉害。5月9日,在家人帮助下,她通过手机下单,预约了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护士上门进行中医理疗:刮痧。
这个网约护理单,被平台派给了具有10年中医护理工作经验的陈求婷。
10日一早,陈求婷提着网约护理箱上门,经过测血压、测体温等一系列专业检查后,开始用铜砭为郑阿姨进行刮痧治疗。不到一个小时,刮痧结束,郑阿姨的疼痛症状得到极大缓解。“要是去一趟医院,出行、挂号、排队、就诊,至少要一两个小时,太折腾了。”郑阿姨笑着说,“现在在家就能享受专业护理,真是方便又贴心。”
这种网约护理模式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便利,更省了不少精力和时间。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2019年,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我省率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此后全省网约护理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机构也不断扩容。
“这几年,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量持续增加。”海医一附院护理部主任王丹心介绍,6年来,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从静脉治疗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管道护理、母婴护理等4个大类11个项目,逐步拓展到现在的8大类60个项目,新增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累计上门护理服务4526例;并将项目经验和服务模式推广至全省30多家医疗机构。
目前,我省18个市县39家医疗机构已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实现全省覆盖。截至2024年12月,海南全省“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护士总人数2693人,提供服务30515人次;服务项目涉及导管维护、伤口造口护理、新生儿护理、中医护理等8大类93个项目,其中中医护理和康复护理项目的需求增长较快。
记者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服务号平台“上门护理”栏目中看到,刮痧疗法、拔火罐、新生儿沐浴与抚触、置换胃管、置换尿管等都是“热门选项”。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数字赋能护理的一个缩影。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负责人庄春雨表示,不仅仅是老年人,许多年轻群体也提出了居家护理需求,如不少孕产妇希望围产期得到全程管理和跨学科服务,“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加持下,智能化护理将成为新趋势,医疗机构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护理服务”。
“未来,护理不只是单纯针对疾病护理或症状护理。”庄春雨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可实现对患者症状的及时反馈和预警,让医护人员更快进行干预。
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护理学院教研办主任、副研究员蒋新军同样认为,护理服务正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这让护理服务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升护理效率。同时个性化与精准化护理需求激增,基于患者健康数据分析甚至基因检测结果等,为慢性病、癌症等病患提供定制化护理方案。
同时,也有部分患者表示,首次预约上门护理需提供疾病证明,若患者近期未看病或住院治疗,就难以开展上门护理。对此,专家建议,可以采取“线上问诊+网约护理”联动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病历共享,同时嵌入医保报销模块,简化线上预约流程,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医保报销,减轻患者负担。
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志愿者为老年人测血压。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提供
“适老化”护理,呼唤新生力量
专业老年护理服务供给逐渐“跟不上需求”
“阿公,吃早饭没?今天又变帅了哦!”5月7日,海南省老年病医院9楼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病房里,护士长梁煜和32床的梁阿公打趣道。
正式开始护理服务前先和病患聊上两句,几乎是该院所有护士的工作守则。
老年护理和普通护理工作有什么区别?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多病共存、多重用药是老年病的最大特点。”从事32年老年护理工作的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主任符秀梅告诉记者,老年护理要求护士能够面对复杂性、疑难性、多样性的老年疾病,“除了提供技术服务以外,还要着重给予老年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符秀梅说,老年患者往往辗转各大医院,加之有些子女事业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患病老人,这给老年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2年来,我们见过太多遗憾。”符秀梅依稀记得,多年前,一位80多岁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因脚被划伤无法愈合,由子女带去医院看病,由于没有充分了解病情,让老人误以为只能截肢,最终无奈选择回家,导致缺乏有效护理,伤口溃烂,老人最终因败血症离世。
“我们接触过不少老年患者,来的时候几乎没有生存意志,但是经过精心护理,又重新拾起了生的希望。”符秀梅说,老年护理要求护士要有更多耐心和爱心。
符秀梅告诉记者,海南老年人失能率(含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北方老年人选择在海南“候鸟式养老”,需求医养结合的患者也明显增多,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给海南的医疗机构带来不小压力。
近年来,尽管海南慢性疾病诊治、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医疗力量逐渐壮大,但仍面临着较大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
海南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符林秋表示,虽然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开通了“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但是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充分吸纳新生力量,调动社区基层护理人员开展居家老年护理是大势所趋”。
据悉,海南省近几年围绕提升老年人群照护品质,常态化开展针对老年护理的培训,不断加强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海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联合老年医学中心,以“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基地”为依托,牵头成立了全省首个老年护理专科联盟。
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与省内9个医疗机构签订了老年护理专科联盟协议,构建以省人民医院为主体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或护理院)—社区卫生机构”的三级老年专科护理服务体系,实施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护理服务,将先进的老年护理理念、技术引入基层及社区,共同促进全省老年专科护理同质化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
“老年护理需求贯穿所有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虽然省内已经有学校开设了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但年轻人不愿从事老年护理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符秀梅表示,现代医养结合服务需要更多新生力量,也能给较高学历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际化”护理,塑造医疗口碑
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两年前填高考志愿时,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护理本科大二学生纪然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护理专业。“护理专业在全球卫生健康领域不可替代,属于刚需。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专业护理人才的价值将愈加凸显。而且,通过国际化培养模式,既能系统掌握国际前沿的护理理论与技术,又能将语言能力转化为专业优势。”纪然说。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持续扩大医疗对外开放,不仅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也吸引了众多外籍患者来琼就医,海南正以高效、温暖的服务塑造国际医疗口碑。
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该院针对就医习惯、环境、流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为外籍人士制定了“一站式”就医通道。海口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医师宋伟介绍,为了与国际化医疗护理服务相适应,该院多次举办护理英语培训,每期20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为学习国际化护理经验和模式,已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庄春雨,于2023年3月考取了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国际护理实践硕士专业研究生,成为班级里年龄第二大的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非常具有挑战性,我希望给医院的年轻护士做个榜样。”庄春雨说。
目前,海南省护理教育发展如何?
蒋新军介绍,目前海南省护理教育布局完善,具有比较完善的“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培养层次衔接,形成医教协同紧密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但在高等教育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护理科学硕士及博士点的布局。海南医科大学(原海南医学院)从2016年起开设涉外护理班,到2019年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本科专业及国际护理实践硕士项目,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
“开展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芳芳表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医学人才,这也是海南自贸港打造“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教育回流品牌对护理和医学技术类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此外,该学院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海外学术会议、国际论坛、国际竞赛、境外游学及参观国际医院等,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培养的平台和机会。据了解,目前该学院首届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已100%就业,正在将所学所获投入护理国际化服务中,为海南国际医疗服务贡献力量。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在推动护理事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全省多所高校开设了护理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加大对基层护理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同时持续优化护理资源布局,不断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并结合省域布局、人口结构、疾病谱特点,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对护理科研的投入,鼓励护理人员开展创新研究;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