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韵动江城,汉律耀今辉。近日,武汉湖北剧院华灯璀璨,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携大型古装琼剧《汉文皇后》登上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凭借古韵盎然的琼剧艺术表达,以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情法抉择”,在长江之畔掀起“琼音热浪”,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情与法交织的视听盛宴。
古装琼剧《汉文皇后》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省琼剧院供图
创排历程:在历史裂隙中锻打时代镜鉴
“创排《汉文皇后》,是一次对历史法理精神的当代打捞。”该剧首演于越剧舞台,与琼剧的缘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艺术嫁接。彼时梁家樑、李桂琴二位琼剧泰斗以“移步不换形”的创作理念,将越剧的婉约与琼剧的苍劲相融合,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海南文化基因。
2016年,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启动对《汉文皇后》的系统性整理包装,深受观众好评,久演不衰,累计演出超百场,展示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当《汉文皇后》在廉政巡演的舞台上以“法场问心”的感人唱段穿透乡野,其早已超越了戏曲本身,成为连接法治精神与民间伦理的桥梁。
古装琼剧《汉文皇后》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省琼剧院供图
此次会演的版本,正是省琼剧院三团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对剧目进行的新一轮演绎。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表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汉代‘刑无等级’的精神与当代司法公正形成跨时空共鸣,新版《汉文皇后》实则是呼应时代需求。”
主创团队先是对剧本进行重新包装与精雕细琢,在保留原有历史架构的基础上,突出窦皇后等人物心理的深度描绘,强化汉文帝“刑无等级”的改革者形象。随后系统梳理了历版录像资料,深入研究梁家樑先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表演体系,同时组织主创团队,对汉代律法、宫廷礼仪等细节进行考据,确保艺术演绎与历史真实相契合。
高强度排练:在戏韵流转中淬炼匠心
为在全国戏曲舞台上完美展现琼剧魅力,该剧在会演前历经深度打磨。尤其是在演出前的半个多月,省琼剧院便开启了高强度备战模式。全体演职人员争分夺秒,以昼夜连轴的排练节奏展开冲刺。半个多月的倒计时里,团队将艺术精度推向极致——从神情动作的规范表达到舞台调度的走位误差控制,从妆容发饰的丝缕调整到音乐节奏的精准把控,每个环节都历经多次推敲与打磨。
优秀青年演员叶建宏本次在剧中饰演汉文帝刘恒,为精准诠释角色,叶建宏在表演上侧重“动态情感切换”:面对窦皇后求情时,通过帝王威仪到短暂动容再到理性复归的三重眼神变化,配合“仰天挥袖”的肢体语言,以“威仪—柔情—决绝”的递进,展现亲情与国法的冲突;同时,他通过反复研读剧本,锚定人物在不同剧情阶段的情感基调,使神态、语气与动作形成连贯的心理逻辑,强化“法理抉择”的悲剧感染力。
优秀青年演员黄辅升饰演窦广平一角,他认为,演好窦广平的关键在于把握角色性格张力,既要展现其年幼无知、天真烂漫的一面,又要通过“中人奸计犯死罪”情节呈现他在权力博弈中的脆弱与成长,这样一个有成长弧光的人物不好演。但黄辅升的表演可圈可点,他以细腻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从亲情羁绊到法理抉择的心理转变,演活了一个被阴谋吞噬的悲剧少年。尤其是剧中“生祭”唱段,窦广平临刑前与姐姐窦皇后的诀别戏,黄辅升通过撕心裂肺的哭腔和跪拜动作,将手足情深与家国大义的冲突推向顶点,极具感染力。
一级演员张昌义在剧中饰演反派角色赵通,但突破了“反派”的脸谱化窠臼,其中既有准确的整体把握,又有传神的精雕细刻。他表示,饰演赵通这类反派角色,需先深入了解剧本,明晰人物关系、身份地位以及每一场戏的行动和矛盾点,从而精准把握角色特质。
优秀旦角演员陈虹静在剧中饰演赵芙蓉一角,为将人物内在情感表现得层次分明,她不断自我打磨,构建“双声线演绎法”——通过唱腔的弹性变化外化人物心理。时而以婉转如潺潺溪水的唱腔展现少女情思,时而又在“游走危局”等冲突场景中切换为金石裂帛般的坚定声线,配合眼神、手势等细节刻画,将人物的机敏特质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戏剧符号。
观众反响热烈:舞台诗境琼韵新声
作为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中唯一一部入选的琼剧剧目,《汉文皇后》以“小切口”透视“大历史”,既彰显琼剧唱做念打的非遗之美,又以法理思辨回应时代命题。剧中“法大于情”的深刻诠释令观众动容,演出当晚热闹非凡、座无虚席。
琼剧《汉文皇后》的舞台,宛如一幅在光影中缓缓展开的长卷。舞美设计徐丹以“写意历史”为轴,构建出既具有象征性又富写意感的叙事空间,且巧妙融入海南地域风物,汉简宫墙、黎锦纹饰、烟雾流光、镂空平台,皆非道具之陈设,而是视觉隐喻的诗化呈现,实现了以形写神、以物载情的舞台意象美学。
窦姬的服饰变化亦成舞美语言的重要一环。从初入宫时的素色宫装到册封大典上凤冠霞帔的极致华贵,色彩的流变映照她身份与命运的更迭。
在这光与影、形与声的交错中,琼剧《汉文皇后》的舞台完成了从民族到地域、从古典到当代的自我超越,织就出一个虚实相生、古今交汇的梦境诗境。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是令人瞩目:林艳以独创“三步九回首”台步细腻演绎窦皇后的内心挣扎,叶建宏精准把握汉文帝刘恒在权柄与情感间的矛盾张力,黄辅升将少年窦广平的情感爆裂与隐忍拿捏得恰到好处,张昌义以层次化表演打破反派脸谱化的刻板印象,陈虹静以灵动演绎为剧情注入一抹温情,叶世武则将刚正谏臣贾谊塑造得极具感染力……
古装琼剧《汉文皇后》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省琼剧院供图
当窦皇后在“法场诀别”中颤抖双手为弟弟最后一次梳头时,前排老者摘镜拭泪,年轻观众掩面抽泣。随着汉文帝掷出“依法当诛”的诏书,全场在静默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演得好!”的喝彩声响彻剧场。谢幕环节,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武汉本地资深戏迷王女士眼含热泪:“看了几十年戏,头一回被琼剧所震撼,窦皇后‘米汤洗头’那场戏,把亲情与法理的撕扯演活了,让人忍不住掉泪。”法学专业学生小李则激动地说:“贾谊躬身进谏那场戏,演员振聋发聩的念白,瞬间让我想起课堂上学的法治精神,原来古人的智慧能通过戏曲如此鲜活地传递。”
古装琼剧《汉文皇后》亮相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省琼剧院供图
传承与创新: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
“这不仅是剧团的荣耀,更是琼剧向全国递出的名片。”谈及此次率团参加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团长劳世贵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这是三团首次登上全国性戏曲展演舞台。
劳世贵坦言,此次参演承载着三重使命。一是守文化之正,厚植非遗根脉。复排《汉文皇后》,首要便是守住琼剧“高、亮、脆、美”的声腔本色。同时秉持“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保护”的理念,将海南渔歌号子融入唱腔,舞美上以黎族图腾重构汉宫纹饰,通过这种“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的创作实践,使琼剧非遗艺术在世界戏曲之林绽放异彩。
二是传法治之新,彰显法理古今共鸣。《汉文皇后》完成了从描摹历史人物、讲述传奇故事到传达“以史为鉴”的历史价值观的中心转移,巧妙地将戏的焦点由“姐弟情深”聚集到汉文帝的“治国理政”之上。汉文帝“大义灭亲”的抉择,与当代“依法治国”理念一脉相承,通过戏曲舞台重现这一典故,能让观众看到,传统伦理中“法大于情”的智慧,至今仍具现实生命力。
三是育人才之基,锻造琼剧传承生力军。非遗传承的命脉在于人才接续,《汉文皇后》的复排过程始终贯穿“以戏育才”理念。剧目由林艳、叶建宏、黄辅升等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一级演员张昌义参演。特邀一级演员成静云担纲艺术指导,对演员们的表演进行精细化打磨,使年轻艺术工作者在守正与创新中完成技艺传承。全国会演的舞台,本质上是检验琼剧人才梯队建设的试金石,青年演员在聚光灯下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成长,更是琼剧事业薪火相传的希望之光。
“琼剧不能只做‘海南人的琼剧’,更要成为‘中国人的琼剧’。”谈及剧目与自贸港建设的关系,杨济铭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自贸港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我们通过《汉文皇后》的排演,探索出一条地方戏曲参与国家叙事的路径——用海南艺术讲中国故事,用传统美学诠释现代价值。”
《汉文皇后》创排过程中进行了声腔革新、舞美突破、表演融合等多维度的艺术探索。将现代舞台科技与琼剧传统艺术基因有机交融,以当代审美视角重新诠释历史叙事,匠心打造出兼具汉代历史厚重底蕴与现代艺术表现力的视听精品。
杨济铭表示,《汉文皇后》参加全国会演,是琼剧走向全国的新起点。琼剧是解读海南的密码本,更是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万花筒。未来,省琼剧院将继续秉持“以精品剧目立院、以改革创新兴院”的发展战略,守正创新,探索文旅融合新路,拓展对外交流新领域,增强琼剧非遗传承传播影响力,让琼剧在自贸港的沃土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