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根蜿蜒、绿树成荫的五指山,到波光粼粼、碧水蓝天的海岸线,海南人民用心守护家乡的一草一木,让尊重和保护的初心成为一种自觉,让对万物生灵的热爱成为一种行动,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成为身边之景。近年来,海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共赢之路。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对俄村在林下种植五指毛桃。新华网发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久久为功,是常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守护,需要汇聚各方力量,打好法治、政策、科技的“组合拳”。
法者,治之端也,“有制”才“有治”。生态治理需要法律和制度保驾护航。五年来,海南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台30条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制定11项地方立法,制(修)订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30余件,覆盖多个生态文明细分领域。大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小到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海南用法律“红线”守护生态“底线”,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制屏障。
五年来,海南敢于碰硬攻坚,坚持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以专项整改和督察整改为抓手,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联动,啃下一批“硬骨头”,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
用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用创新决胜绿色产业,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步。白沙黎族自治县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设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准确抓住排污的牛鼻子,助力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同时,借鉴省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经验,采用大数据、互联网、GIS等技术建设数字化运行平台,对白沙的生态资源进行智慧化管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新模式。
环岛旅游公路为红树林让路、高速公路建设服从生态、水库树木防淹乔迁“新居”、雨林深处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白化珊瑚重获斑斓……一项项工程项目“大”手笔中,不乏生态“微”场景。
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保持全国领先,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出台省级GEP核算技术规范……一份份“大”文件中有不少“细”安排。一个个“重头戏”的落地,既发挥牵引、示范作用,更为海南生态筑牢家底。
经过努力,2022年,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7%,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五年来持续保持优级水平。截至目前,海南省累计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1100亩,新增红树林面积约2.4万亩。山愈绿,水愈清,天愈蓝,海南珍贵的生态家底愈发丰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
人与自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点绿为金”,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五指山市建立起“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不断充实壮大农林科技人才队伍,136名特派员覆盖全部59个行政村。
在科技特派员和农民的努力下,五指山十里春野,茶山杳远,当地特有的大叶茶片叶油亮、青翠欲滴。生态科技特派员李大飞说:“我们发展茶产业,坚持的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一片小小的茶叶托举起强市富民的愿望,绿了山头,兴了茶业,富了茶民。“依靠种茶、采茶、制茶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信心越来越足。”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菊茹说。
林下空间“丰产业”,立体经济“提效能”。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大力推行林下经济,鼓励在生态林、橡胶林、槟榔林等地套种粽叶、益智等作物,充分利用了林下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集聚向上生长的力量,寻求向下兼容的财富,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平衡。
五指山重点发展“十二个林”的林下经济,加快推进五指山昌化江河谷“热带雨林花果走廊”。白沙开创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广橡胶园“宽行窄株”等种植新方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主要发展红毛丹、斑斓等种植与肉鸡和蜜蜂的养殖……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念好“山字经”,抓住了致富的“钱袋子”。
实践证明,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生态,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生产力,只有改善好生态环境才能发展好生产力。
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形成农业收益与能源发电双赢的良好局面,图为航拍大唐万宁和山光伏项目。新华网发
生态发展“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可持续是万物长存的底层逻辑,可持续的背后存着恒久的力量。热带海岛,风光无限。海岸边,海风呼啸,其力深厚;山野间,炎炎烈日,蕴能无限;海面上,滔滔海浪,强大有力……
作为拥有丰富“风光”资源的热带岛屿,海南具备发展新能源的天然优势,推进天然气、海上风电、光伏、海洋能、沼气能与海南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绿色低碳发展,利用资源禀赋,发展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项目。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蹄疾步稳,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清洁能源岛建设”已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2025年,清洁能源产业产值突破33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350亿元。
自2019年海南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东方、五指山、保亭、白沙4个市县加快推进生态搬迁、修复雨林生态,把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起来,拓展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
搬迁后,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力量加入护林队伍。白沙护林公益岗吸纳了十几名村民,其中不乏曾经的老猎手、伐木工。
“我们在搬迁中加强宣传,村民也逐渐由原来的不理解、不配合,转变为理解、配合和主动参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宣教科普科科长张斌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海南人民铭记于心的理念。
当环岛旅游公路与古树生长之地碰撞,施工方选择增加投入使路给树让道。在儋州市光村镇欧宅村委会段,往来车道被分成两条,“路中树”的亮丽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到此打卡拍照。
用最严密的法治守护绿水青山,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决心,取舍有道,坚守住良好生态的根基,让绿色生态产业开花结果,让人民端稳绿水青山的“铁饭碗”,让山林得绿与人民得利如日方升,海南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