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束舞台灯光熄灭,人群的欢呼声在夜空中四散。

  11月16日晚,为期三天的澄迈漓岛音乐节落下帷幕,第二届澄迈漓岛音乐节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乐迷持续好评率达99.94%、各类垂直平台好评达5万余条、6万人次参与、全网曝光量破亿。

  11月14日至16日,澄迈漓岛音乐节热烈上演。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懿摄

  在全国音乐节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个起步仅两届的地方性音乐节连爆,绝非偶然。

  其成功的密码在于精准的目标定位、极致的体验设计和深入的城市融合。

  漓岛音乐节从首届就明确“以音乐为名,与城市共鸣”的核心定位,这绝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的执行策略。

  在阵容设计层面,音乐节摒弃“大杂烩”式拼盘,精准锁定25岁至30岁都市青年的音乐偏好。从歌手范晓萱的活泼灵动到五条人乐队的市井诗意,从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的摇滚张力到落日飞车乐队的温柔而怀旧的世界,均精准切中目标受众的情感需求。

  “我们不要单纯的明星堆砌,而要打造有记忆点的共鸣现场。”音乐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数据显示,近40%购票者来自岛外,年龄集中在22岁至30岁之间,这正是精准定位的结果。

  本届音乐节最显著的创新,在于完成从“听音乐”到“体验生活”的维度跃升,漓岛音乐节让澄迈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生活场景、成为发朋友圈时的自豪感,更是值得反复回味的青春记忆。

  脱兔Run Rabbit Run乐队在演出。主办方供图

  场景设计上,漓岛公园内的大草坪被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两大舞台星光璀璨,献上一轮又一轮视听盛宴,主舞台区声光效果震撼,副舞台区氛围轻松。由漓岛与游牧美术馆联合打造的澄迈首个青年城市快闪街区暨艺术家市集同步亮相,带来各类造型的乐队周边、原创玩偶以及手工制作的配饰,让现场乐迷爱不释手,汇聚23家全国艺文品牌,与多处艺术装置共同构筑充满青年活力的艺术文化聚场。

  音乐节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抓手,节庆经济与青年吸引正逐步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漓岛音乐节这一文化IP,澄迈正在向全国年轻人展示澄迈的青春活力,释放千年古邑的全新魅力。

  那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漓岛音乐节如何保持持续吸引力?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旅IP,从来不是短期流量的制造者,而是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单次活动的成功容易,难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澄迈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唯有摒弃短视思维,深耕细作、持续赋能,让文化活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才能让IP真正扎根生长,这不仅是音乐节的发展之道,更是城市文化建设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让更多人在这里感受艺术的魅力与青春的气息,让音乐节成为澄迈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当年轻人在漓岛公园的旋律里触摸到生活的便利从容,在市集的烟火中窥见城市的发展潜力;从音乐节现场的承接流量,到同步开启的政策推介转化流量,再到背后创业补贴与生活保障锁定留量,在政策分享会上读懂“要出海、来澄迈”的未来愿景,“奔赴”便从冲动消费升级为理性选择……漓岛音乐节这个IP早已超越文化活动本身,变为串联起青年“体验—认同—扎根”的纽带,让“为音乐而来”的流量,最终转化为“为梦想留下”的发展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