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时节,天气骤变,越来越多人被感冒困扰,如何区别流感和普通感冒?二者的病原体是什么?又该怎么做好日常的防护?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主治医师王红霞。

王红霞在给患者看诊。记者王康景摄
流感与普通感冒病原体和症状有区别
王红霞医生表示,从他们医院最近一周的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数据来看,流感病人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甲流的核酸阳性率没有明显上升,特别是0-4岁的孩子病原体核酸检测中,鼻病毒阳性率超过甲流阳性率,但是,甲流在这个年龄组仍然稳居第二的感染率,不容忽视,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而6个月内的婴儿更属于无法接种流感疫苗的群体,因此,一旦罹患流感,很容易发展为重症。
那么,6个月内的婴儿如何预防流感呢?最重要的就是看护人以及接触婴儿的家庭成员,接种流感疫苗,帮助孩子形成免疫屏障,比如王医生所在病区内就有30天日龄的婴儿罹患流感,追究原因推测很可能是家庭成员之间导致的病毒传播引起婴儿患病。
“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能注射流感疫苗,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弱,需要家长和看护人加强采取保护措施,应该避免太多人去接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勤洗手、洗手后接触婴儿,如果家庭成员患有呼吸道疾病,需要洗手并且正确戴口罩后才能接触孩子。”王红霞医生说。
王医生介绍,根据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今年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致病原是H3N2型流感病毒,而普通感冒的病原体80%以上是鼻病毒。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会出现更明显的症状,比如反复高烧、体温难以退到正常,明显的咽喉痛、咳嗽,以及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后者一般体温正常,或仅仅伴有中低热,相对较轻的咽喉不适和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此外,流感发病急,进展快,有的患者发烧仅仅1天就进展到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抽搐,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坏死性脑病、病毒性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这部分患者往往具有遗传基因易感性以及免疫相关疾病、慢性病等等高危因素,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尤其是重症流感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迅速或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预后不良、救治难度高、遗留严重后遗症等;而普通感冒则进程相对缓和,且一般预后良好,较少合并严重并发症。不过就病程来说,两者大概都需要1到2周才能痊愈。

王红霞在给患者看诊。记者王康景摄
预防流感需要及时接种疫苗并做好个人防护
谈到如何积极做好防御,王医生建议,6个月及以上人群,无特殊禁忌症,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很快,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只有6-8个月,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来预防重症流感,一般每年的5月份之后接种的流感疫苗用于防御来年的流感病毒。”王医生说,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5岁以内,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以及有心肺功能不全、哮喘、糖尿病、肝肾等慢性疾病的群体,均属于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情况下,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较于感染后服用药物治疗和阻断,感染前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以及感染后出现重症及并发症风险,既可以避免感染带来的病痛折磨,又可以减少医疗花费。她建议群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此举的性价比更高,接种流感疫苗的风险远远低于被感染后发展为重症流感的风险。
对于坊间人们常说着凉容易感冒的说法,王红霞医生认为,不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疾病,这与是否着凉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不过寒冷可能造成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状况改变,同时可能影响到个别人群自身的免疫力变化,增加罹患疾病的易感性,但最终是否被感染,前提仍然是接触病毒才可能患病,因此着凉与导致感冒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就可以有效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而对于普通感冒,因为目前没有相关疫苗问世,公众防护重点仍然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病人,居家常通风等措施来预防。
“除了建议大家及时接种疫苗之外,平常也需要做好手卫生,加强防护,比如勤洗手、在感冒多发季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地,不可避免去的话,也要戴口罩、保持手卫生,良好的用手习惯来进行防护。因为口、眼、鼻就是我们的门户器官,病原体通过这些器官进入人体,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黏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感染。”王红霞医生说,平常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调节免疫力平衡,避免免疫力下降。
她还表示,由于流感疫苗接种后一般需要2-4周才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流感高发期是在每年10月份之后,建议市民群众应该在10月底之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