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海南,不少人养成了一个消费新习惯——
出门购物或吃饭前,先打开“放心消费在海南”小程序,查看意向消费店铺的放心消费单位星级、评价投诉和信用情况等信息,再择优选店进行消费。
“店铺信誉好不好,一看便知。”在游客曾宁看来,如此一来,“踩雷”的概率大大降低。
以开展“放心消费在海南”活动为抓手,近年来,海南省创新建立“在线承诺+动态星级”服务,通过智慧监管、信用赋能,倒逼商户诚信经营,也让消费者更放心。该创新举措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第20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市民游客在友谊阳光小吃街品尝美食。海口日报记者苏弼坤摄
信息更透明,让消费者敢消费
“我们去哪家店吃饭?”“我先上点评网站查查。”午后,海口某商场美食街前,两名游客徘徊不定。
“人生地不熟,就怕遇到不靠谱的商家。”其中一名游客曾宁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为了避免“踩雷”,每次出游消费前,她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攻略、搜评论。
不敢消费、怕“踩雷”,溯其根源是信息的不对称。
如何帮助消费者“盲选”变“明选”,在选择商家时掌握更多主动权?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对症下药”,于2024年开发上线“放心消费在海南”系统,通过“放心消费一张图”,将全省所有“放心消费星级单位”和“放心消费承诺单位”一一展示。
“消费者通过系统可以像网上购物般,提前了解经营主体展示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以及浏览其他消费者的评论和投诉,查看经营主体的回复和处理情况。”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海平表示,如此一来,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
信息够透明,是让消费者“敢消费”的关键一步。权益有保障,更让消费者后顾无忧。
不久前,海口市民唐女士在海口日月广场某店购买了一件衣服,回家试了试又觉得不太满意,于是选择了退货。“在出示购物小票后,工作人员立即为我办理了无理由退货。”唐女士注意到,这家“服务态度很好”的商户,门口贴有一张醒目的《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公开承诺书》。
事实上,成为“放心消费单位”的第一步,便是在线签署承诺书,自愿接受社会监督。
“‘放心消费单位’分为三星、四星、五星。星级越高,代表经营主体作出的承诺越多。”省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肖亮介绍,比如,四星单位需承诺有专人负责消费投诉处理,五星单位则需承诺对消费者投诉履行先行赔付。
这也意味着,“放心消费单位”星级越高,消费者得到的保障越多。
监管更智慧,商家积极性高涨
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联合入驻商家实行承诺7天无理由退换货、先行赔付机制等举措,不少入驻商家在店门口亮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公开承诺书》……走进海南万佳家居装饰广场,“诚信经营”的细节处处可见。
“对于‘放心消费单位’,消费者自然会多一份信任。”在该商圈副总经理吴雄看来,“放心消费单位”称号无疑也是一种社会评价和商业信誉。
信用好、服务优的“放心消费单位”,获得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多一份信任,更是实实在在的正向激励:市场监管部门不仅会按制度规定晋升星级,还将降低随机抽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若出现不履行承诺条款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则会作出‘红黄牌警示’、降星甚至摘星处理。”肖亮介绍,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放心消费单位”动态星级管理,如今,“放心消费单位”已成为经营主体的一张“信用名片”。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要想让这张“信用名片”真正发挥作用,前提是参与的经营主体足够多、了解的消费者足够多。
近年来,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放心消费”在线承诺制,变“政府部门培育、企业申报、政府部门评定”为“企业自主承诺、社会共同监督”,经营主体无需线下跑动和提交材料,大幅缩短审核时间、降低申报成本,极大提高经营主体参与积极性。
“以前是我们苦口婆心劝商家参与,现在都是商家主动申报。”吴雄说,目前该商场内的“放心消费单位”占比已超九成。
从一店到一街,从一区到一市,如今,海南“放心消费单位”数量以最高月增过万家的速度快速增长,全省已累计培育40余个放心消费商圈、12.8万家“放心消费单位”,覆盖旅游、购物、餐饮等20多个行业。
“随着‘放心消费在海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量变’自然会催化消费环境‘质变’。”何海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