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一个黎族渔村的艺术共生记 当艺术“贴地飞行”
海南日报 2025-08-22 10:59

  八月的三亚,夜幕为亚龙湾畔的六盘村披上薄纱。村民李阿婆家那间曾漏雨的旧瓦房前,人头攒动,手机屏幕的光亮此起彼伏。门框上,奇幻的光影流淌,勾勒着黎族世代相传的海公主传说;斑驳的墙面,竟“生长”出呼吸般明灭的贝壳;破旧的窗棂间,不再是挡风的塑料布,而是变幻着古老图腾的彩色光幕——这里,就是六盘村新晋的“艺术心脏”:《海公主之家》。李阿婆站在自家焕然一新的小院里,喃喃道:“半辈子了,没想过这破房子能引来这么多人……”

  这如梦似幻的蜕变,源于一场名为“艺术乡建”的深度实践。今年五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胡泉纯教授带领一支师生团队,一头扎进了这个黎族村落。他们带来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理念,而是一个朴素的承诺:“贴地飞行,答案在现场。”

  在六盘村,胡泉纯和他的学生们仿佛掌握了点化腐朽的密码。渔民眼中报废的渔船旧木板,在村口广场昂首翻卷,凝固成磅礴的《浪涌》雕塑;老阿公丢弃的、编坏的渔网,被精心悬于古榕枝丫,阳光穿透,在青石板上投下流动的星图;就连家家户户晒咸鱼的寻常竹架,也摇身变为缠绕着光带的《时光之篓》,讲述着渔村的岁月。

  六盘村老建筑墙面上的创意墙绘。受访者供图

  “李阿婆,您看这光影,是不是您讲过的海公主?”胡泉纯指着门框上的幻境对老人说。

  村民笑言胡教授有双“点石成金”的手,而秘诀在于:俯身拾起被遗忘的生活印记,倾听土地的低语。艺术改造,在这里不是强加的外衣,而是一场对乡土记忆的深情唤醒和创造性转化。《海公主之家》正是典范——运用AI生成的深海幻境与低技术三维光栅片,在危房的门窗上制造出绚丽光影,与珊瑚石墙的粗粝沧桑形成震撼的超现实对话,让沉寂的夜晚焕发神秘生机。

  这一个月,美院师生挽起裤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随渔民凌晨出海,咸腥的海风钻进他们的速写本;蹲在黎族阿妈身边,记录织锦时经纬交错的韵律;深夜,老渔民烟斗的明灭,映照着创作草图上光影修改的标记。

  “贴地飞行”,意味着既要深扎泥土,体察最真实的民情冷暖,又要保持艺术的前瞻视野,让作品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有精神的超越性。“答案在现场”,则要求创作者必须走出工作室,从村民的故事、日常的细节、环境的肌理中汲取最鲜活的灵感,确保艺术之根深植于这片土地,最终反哺滋养它。

  六盘村并非寻常村落。它坐拥亚龙湾的碧波与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苍翠,是黎族千年渔耕文明的活态传承地,亦是自然馈赠的宝库。

  今年十月,首届“海南六盘村国际艺术季”将隆重登场。届时,一系列从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作品将集中亮相:融合黎族船型屋意象的大型地景艺术将从稻田中隆起;村民们亲手烧制的陶片,将铺就一条通往星空的“乡土小径”;更多村民参与的在地创作将展示原生态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场由土地孕育、村民共舞的文化庆典,是对海南本土文化最深情的创造性转化,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充满地域灵性的实践路径。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