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酸了按两下,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习以为常的放松方式。但这个看似舒适的解压动作,却可能给你的健康带来致命风险——它可能会无形中撕裂颈动脉血管内膜。
我们可以把颈动脉想象成一根“向大脑供水的主水管”。它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大脑,每分钟的血流量高达800毫升。这根重要的血管,管壁其实非常薄,结构极为精密,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坚韧的“保护壳”,负责滋养和修复血管;中间一层是富有弹性的“支撑弹簧”,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最内层则是光滑的“内衬”,保障血液能够顺畅流动。
当按摩师用力揉捏、扭转或按压你的颈后部时,这层薄如蝉翼的内膜就可能像丝绸一样被撕裂。高速流动的血液趁机涌入裂口,将血管壁强行劈开,形成“真假两腔”——真腔受挤压而变窄甚至闭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假腔则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时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颈部动脉夹层”(CAD),是指颈部动脉的内膜发生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造成血管壁分离。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它的症状往往不是立刻出现的,可能在按摩几小时甚至几天之后才显露痕迹。
哪些是必须重视的“报警信号”呢?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蒋顺娜介绍,如果在按摩后出现突发性的头痛或颈痛,通常是单侧、呈撕裂样、爆炸样或搏动性疼痛,就要高度警惕。疼痛可能位于颈部、后枕部、面部甚至眼眶周围,部分人按压时疼痛加剧。此外,如果出现突然头晕、眼前发黑、视物重影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或者有一侧身体麻木、口角歪斜、走路不稳、言语不清、不自觉流口水等中风前兆,必须立即停止按摩,尽快就医。
蒋顺娜建议大家记住“三不”:第一,不随意按压“危险区域”。颈前部喉结两侧2至3厘米的范围是颈动脉三角区,血管相对表浅,应尽量避免按压;第二,不要让颈部过度活动。过度后仰或猛烈扭转颈部的动作,极易损伤血管内膜,尤其对于已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人群;第三,不忽视正规检查。如果经常出现颈肩酸痛,建议先通过血管彩超评估血管健康状况,再选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理疗,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高血压、偏头痛等相关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