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临高龙豪烽火台:县城门户 烽烟往事
海南日报 2024-04-12 10:59

  临高县城以北约10公里处的海边有个龙豪村,龙豪村以西200米处、毗邻环岛旅游公路的海防林中,有一座海拔约12米、直径约20米的圆锥形沙土墩——“龙豪烽火台遗址”,为2012年临高县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不是旁边有文物保护的公示牌和石碑标志,游客或路人可能会将它看作一座普通的沙丘或土堆。

位于临高县城以北海防林中的龙豪烽火台遗址。记者 陈耿 摄

 

  龙豪村归昌拱行政村管辖,龙豪历史上曾写作“朗毫”。昌拱村海边有昌拱港,古时候叫“博铺港”。细究这里的村庄、港口和烽火台的过往,发现这里不仅是临高县城面朝北部湾的滨海门户,在历史上甚至对全岛海防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王朝在海南岛设置海南卫,后所在临高沿海一带,当时就修筑了城堡、烟墩、炮台、营垒等军事设施,以防御外敌、海寇侵扰。弘治、嘉靖和万历年间又不断添设,墩台最多时达到19座。《临高县军事志》的这些记载,从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临高沿海并不安宁,而《琼州府志》《临高县志》则记述了有明一代,倭寇和海盗多次从临高沿海登陆,抢劫村庄,甚至攻打、掳掠县城的史实。

  及至清代,由于前朝设置的墩台老化、荒废,海盗的侵扰更加猖獗。最让官方羞辱的一次是,顺治十一年(1654年),海盗攻破临高县城,掳去知县刘承模,又扬帆到各港口,肆无忌惮地洗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临高知县樊庶发起重建三家墩、郎铺台、朱碌墩、洋甘台、博铺墩、乌石墩、博纵墩、头洋台、黄龙墩、博述台。墩台的城守人员,都分别安排数名兵勇守望。

  樊庶不愧是一代循吏,他不但查缺补漏,未雨绸缪,英勇之气还不输武将。就在他重修临高沿海墩台的第二年,便有海贼乘船窥伺崖州、儋州海岸,甚至逼近临高的港口。樊庶闻讯,亲自穿上铠甲,带领所部团练营兵、皂快、家丁200余人,奔赴各港口防御,硬是把贼寇吓退了。

  樊庶在其纂修的康熙《临高县志》中,对当地海防的认识和论述,对后世颇有启示。

  “临(高)之有海患,患自外者也,犹人身之有风寒客邪,虚则乘之。港口者,腠理也,人能和脏腑节饮食则腠理密,犹海之能慎封守、谨斥堠而港口固也。防范之机固宜,虽然,亦未始不能为力。若前杨二等之犯,是全琼俱溃,则临一邑自不能守,倘犄角制之,斯得矣。”

  樊庶重建的10座墩台以博铺墩为主烽,相互呼应,只要一方有海警,在墩台上燃起烟火,其它墩台见到后就相继点火报讯,顷刻间百余里海岸烟火缭绕,使民众在海盗劫掠之前有所准备。这种以土堆作为瞭望台,以烟火作为警报的古老通讯设施,在近现代通讯设备出现之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延续了几百年之久。

  临高沿海的这些烽火台因年久失修,大多已经湮没,甚至被人们遗忘,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是龙豪和博铺两座烽台,博铺烽堠位于龙豪烽堠以东约3公里的昌拱村附近,与之比邻的博铺港(昌拱港),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边不远处便是临高角。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正是率部在这一带海岸登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纵深挺进,与四十三军的兄弟部队遥相呼应,投入到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