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向海而兴 行走海南|南海天书里的更路传奇
南海网 2024-04-12 11:15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沿线,有蜿蜒起伏的青山,但更常遇见的,是碧波粼粼的海。

  路过琼海潭门时,如果仔细观察,会在邻海的路旁发现不少小庙,有些,是土地庙,有些,是兄弟公庙。看似简陋的兄弟公庙,不仅潭门有,在海南岛的东南沿海、南海诸多岛礁,乃至东南亚多个国家都有分布。兄弟公庙寄托信仰,更路簿引路导航,成为历代海南渔民耕海牧渔、与海共生的历史印记。

琼海潭门镇,出海的渔船。记者 李昊 摄

  每当南海休渔季临近尾声,开渔的日子到来前,老船长卢家炳都很忙碌。一双布满风霜刻痕的手,不仅登船能掌舵,上了岸,还能做些细致的手工活。竹子削成的细条,在他手下翻飞,构建成鱼形骨架。蒙上纸、绘好图案,活灵活现的鲤鱼灯就出现在老人手中。

琼海潭门镇。记者 李昊 摄

  开渔那天,鲤鱼灯可肩负着大任务。

  鲤鱼灯舞,锣鼓喧天。对于渔港小镇潭门来说,开渔日可是个不亚于过年的热闹日子。渔船出海前,渔民会聚在港口,举行祭海仪式,拜108兄弟公。

  “出海前的仪式,叫‘做福’,出海归来后的祭祀,叫‘洗咸’,航程路上到达岛礁,也要拜祭,叫‘做兄弟公’。”卢家炳回忆道,三种祭祀中,要数出海前的“做福”仪式最为盛大。过去,大家会在已故的黄庆河老人带领下进行祭祀,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的代表性传承人。祭祀时,渔民会用煮熟的全猪,或是猪头猪尾供奉在兄弟公的牌位前,烧香献酒,祈愿平安与丰收。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现场。资料图

  108兄弟公是谁?人们为什么会向其祈求庇佑?

  关于兄弟公信仰起源的时间与地点,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

  在可查的史料中,《琼海县文物志》与《文昌县志》都有关于108兄弟公的记载,但记叙的传说故事却不尽相同。一说是古时108名渔民兄弟出海遇难,一说是108名海商返琼途中遇害。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现场。资料图

  对祖祖辈辈前往远海捕鱼的海南渔民而言,变幻莫测的大海既是淘金的宝库,也是危险的所在。每次出海作业,航程远、时间长,遇上风浪、暗礁的风险不小。面对大自然的强大威力,先民只能借助神灵的力量,给予自己闯向未知的勇气。这108名葬身大海,成为孤魂的人,就成了和峻灵王、水尾圣娘一样的海南民间“海神”。渔民期待孤魂化作神仙,保佑生者。所以,“兄弟公”庙也被称为孤魂庙。

  不过,海南渔民闯深海,捕大鱼,靠的可不只是求神拜佛,他们还有别的“武功秘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十九,这些时段都不能开船出海。”《南海航道更路经》国家级传承人王书保手中那本祖传的小册子,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他祖辈出海打渔的经验与智慧,记录着出海航行的方向、时间、距离,所见的岛屿、暗礁、洋流与天气变化规律。

  这本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册子,就是《更路簿》,是海南渔民“闯海”的“路书”。更,是计算航程的单位,一更等于60里,路,是指航行的路线图。在没有导航、没有卫星、驶着木帆船出海的年代,海南渔民就是靠着这些用经验与传承写下的《更路簿》,在“祖宗海”里讨生活,

  卢家炳家中也有更路簿。他说,在《更路簿》中,途经的南海岛礁都是以方言俗语命名记载的,这是海南渔民自古就在南海生产劳作的生动证明。

  而兄弟公庙,不仅海南本岛多个市县均有分布,在永兴岛、甘泉岛、晋卿岛等诸多南海岛礁上也有迹可循。岛礁上的兄弟公庙大多修建在边缘地带,用珊瑚石砌成,庙门朝向大海。随着琼籍华侨迁徙的足迹,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奉祀兄弟公的昭应庙、昭应祠。东南亚各国的兄弟公庙多附属于当地的海南会馆,常作为副神,与天后娘娘、水尾圣娘等神灵一同接受供奉。海南海神信仰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由此可见一斑。

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海边的兄弟庙。资料图

  “现在船大了,有了卫星导航,出海比较安全了,但我们还是习惯在出海前,来拜一拜兄弟公,不然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有些事没做完。”卢家炳说,在当地,兄弟公信仰早已内化于心,成为渔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记。

  108兄弟公的传说与信仰,《更路簿》的墨迹与纸张,记叙的是海南渔民心怀敬畏与勇气,拼上血汗与智慧,世代耕海牧渔、与海相伴、与海共生、与海共荣的足迹。而后人从中读懂并铭记的,是先辈团结携手、攻坚克难的“闯海”精神,和一如大海般兼容并包的文化传承。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