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势和特点,如何推动海南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许多电影人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
12月17日,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海南自贸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三亚举行,政府代表、业界领袖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海南电影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12月17日,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自贸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三亚举办。海南日报记者王程龙摄
打好政策牌 走好特色路
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好的红利。
近年来,依托“零关税”“低税率”等海南自贸港政策,海南吸引了一批批电影人前来投资兴业、拍摄作品。
“华谊兄弟与海南渊源深厚,多部影片在此取景。”论坛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以“老朋友”的身份亮相。一路见证海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他坦言,海南仍缺少代表性的龙头影视企业,尚未形成海南电影文化品牌的标签和产品,电影产业发展存在人才不足、电影产业链条不够完备等问题。
如何利用好政策优势破题?王中磊认为,要发挥政策优势,注重政策的细化落地,例如“零关税”有利于电影设备器材的进口,“低税率”有利于电影企业的培育发展等。“电影是一个创意型行业,需要先进技术与理念支撑。海南要有更多的理念和办法,吸引电影人才留下来,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开花、结果。”王中磊表示,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的成功经验,更要提出新理念、新办法。
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则以《万里归途》等需要用到大量外籍群演的影片为例,建议海南利用好优惠政策,为影视作品拍摄提供更大便利。
当前,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浙江横店、象山两大影视基地已共同构成国内影视作品的重要“造血库”。“重新打造一个海南版的‘横店’并非易事,也不是最优解。”在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晓晖看来,海南电影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特色。
当资本纷纷入局电影产业,海南何以走出特色化和差异化?
“换道超车”——是参会嘉宾的共同看法。
王中磊认为,海南可以以电影工业化生产为目标,汇集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全球顶尖的特效工业制作企业,建设科技现代化的电影制作基地。
此外,他还认为,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可以尝试在政策指导下实现突破,包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形式、国际电影市场、国际电影科技交流,甚至国际影片的区域化引进发行,建立独特的电影放映市场,让海南成为“东方戛纳”。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则认为,海南有热带雨林、有勤劳人民,可以在雨林文化、海洋文化等方面做文章,利用光影讲好海南自贸港的故事。
扩大“朋友圈” 牵手谋合作
作为布局电影产业的“后来者”,海南既要结合自身特色走出差异化道路,也要主动敞开怀抱寻求合作机遇。
论坛上,张晓晖提出了“跨省协拍联动”的设想和愿景,“希望浙江、海南两省影视服务拍摄资源能够深度融合,助推两省在影视拍摄方面形成联盟。”
张晓晖认为,“跨省协拍联动”可以通过协拍信息共享、协拍体系共建、协拍机制共建,实现资源互补、精准对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打通区域协调的局限,为全国的影视机构和剧组提供“一站式”协调服务。
扩大国内“朋友圈”,更寻求电影“出海”新机遇。
电影制片人单佐龙表示,海南可以利用自身政策优势,将更多优质作品推出岛外、推向国际。
单佐龙提出,电影产业发展需要优质的服务,海南可以在海外发行方面作出更多探索,“用自己的企业服务自己的电影,并借助海南地理优势,向国际社会推介更多优质中国电影”。
“以海南为交流平台,对影视公司获取影视作品的国际版权,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促进作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表示。
无论是将国外优秀作品引进来,还是携中国电影走出去,都需要大批国际化人才作为纽带。对此,皇甫宜川建议,海南可以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道路,加大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注重“候鸟”师资的运用,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更好服务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位行业同人的分享,为我们海南电影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信心。”听完整场论坛,海南省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省电影协会副会长黄飞说,相信通过本届电影节,能让更多人知晓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电影企业、电影人、电影技术、电影资本来到海南,共同助力海南电影市场做大做强,助推海南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