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掀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进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回望历史,中华文化始终支撑和引领海南各族人民,虽历经磨难,但生生不息,形成了阅尽沧桑的历史、绵延不绝的文明。
■海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彰显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长安三万里》剧照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最近火出了圈。
影片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大唐的辉煌壮丽,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水墨意境与光影技术中精彩呈现,以极具浪漫主义的宏阔想象力,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等多重冲击,让人久久难忘。尤其是,随着人物的际遇变迁,影片推出了48首诗词,观众现场吟诵,不少影厅成了“大型背诗现场”。
一
唐朝离我们很远,但影片中的人与事、诗与情,何以能跨越千年,再次拨动人们的心弦?
这体现的正是文化的深沉力量。正如有媒体所概括的,《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
时代变迁,底蕴长存。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出令人惊艳的花朵。《长安三万里》掀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进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从文化的传承上看,海南离长安很“近”。
近千年前,苏东坡驻足海南时,就写下“沧海何曾断地脉”的诗句。自古以来,海南岛虽孤悬海外,但中华文化传承从未断裂,绵延至今。回望历史,中华文化始终支撑和引领海南各族人民,虽历经磨难,但生生不息,形成了阅尽沧桑的历史、绵延不绝的文明。
从今天看,不管是海南黎锦服饰走向世界舞台带来的惊艳,还是《东坡海南》等歌舞剧带来的震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犹如《长安三万里》一样,在带来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让人们找到了文化归属感。这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让人们看到了海南的根脉所在,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
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为其转化、发展指明了路径。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就要把握好其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并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深刻阐释,也是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战略把握,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
“五个突出特性”,铸就中华文明独有的“身份证”和“识别码”。
三
海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彰显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海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连续性——
海南,处在中国的最南端,虽然建省时间较短,陆地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三亚落笔洞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黎族祖先从两广地区相继迁入海南,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造就了早期海南民族文化的基础。自秦汉以来,中原文化逐渐进入海南,至此,中原文化就在海南生根发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海南以中华文明为根脉,形成了包括热带文化、黎苗文化、南洋文化、归侨文化、贬谪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在内的独特的多样化文化生态。
海南文化具有创新的基因与机遇——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势必会有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文化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创新性功能日益增强,海南文化需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依托和契机,促进黎苗文化等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新时代,海南文化建设应以主流文化为核心,将海南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有机链接,创新和扩大海南文化生存和发展空间。强化产业意识,海南文化不仅要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更要与时俱进,开发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海南文化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南文化的主根系,海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等,是海南文化的次根系或须根系。我们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根系的培育和发展,又要重视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等次根系或须根系在文化血脉基因里的创新发展,将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色相统一,从而把海南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把文化的主根系与次根系、须根系贯通起来,不断充实和给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海南人民的精神家园。
海南文化特色鲜明且彼此包容——
海南有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绿色文化,海南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令人神往;
有以琼崖革命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等展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有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蓝色文化,海南渔民依海而生,是海南海洋文化早期的开创者,《更路簿》是渔民的航海指南,更是海南先民对海洋探索的见证;
有以黎苗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各民族在海南繁衍生息、和平共处,共同开发建设海南;
有以冼夫人为首的军坡文化,古时,冼夫人带领兵将出征到海南,解决了当时海南社会长期动乱的问题,民族得以团结;
有以苏轼为代表的贬谪文化,苏轼、李德裕、李纲、胡铨、李光、赵鼎等人的到来,给海南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种子。
海南文化有交流互鉴的和平性——
海南的区位优势、传统文化和侨乡文化,为海南文化的和平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海南在吸收域外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方面责无旁贷。为此,要为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背靠内地、面向东南亚、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发展态势和格局继续不懈努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当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结合海南实际,深挖海南文化资源,凝练文化价值,展现文化形象,发挥文化动能,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