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至杭口老桥没有路灯,夜间出行不方便”“我们南片区居民希望建设一个垃圾转运站”……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杭口村的村民,为这些身边事向村干部吐露着烦恼。
几张板凳一凑,杭口村村民、干部围坐在老樟树下,开起一场“板凳会”。村支书温春林向大家反馈,村民之前反映的5项民生难题都已顺利解决了。
这场“板凳会”上,干部和村民一起用乡言乡语拉家常、议村事。“干部主动找上门,一场‘板凳会’来十多个干部,就为琢磨难办的事。”杭口村村民张益华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党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要求基层组织把百姓的“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努力落到实处。
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板凳会”今年在九江市全市范围推广。九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绍荣介绍,全市通过“板凳会”已收集到意见建议近4000条,其中80%以上已得到解决。
“干部与百姓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解决的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贯彻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体现的是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哲昕说。
他认为,“板凳会”“民生茶馆”等基层治理的创新方式,在问民需、解民忧方面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成为主题教育中改进干部作风的有效举措。
2月3日,在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三级院坝会”上,村民、商户、干部在一起交流讨论。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今年9月,主题教育进入第二批,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地方基层。各地进一步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也要求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当好“施工队长”,精准对接民众诉求。
为了办好百姓“关键小事”,不少地方不仅要求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还将这项工作机制化、常态化,持续为百姓办实事、解民忧。中国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就是一例。
黎语“亲加奔”是“亲人来”的意思。这项活动的具体做法是,干部走进农家小院一线调研办公,群众讲、干部听,群众问、干部答,群众提、干部办。
当地行政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亲加奔”活动,要提前征集问题,协调对口干部参加,能解决的问题要给出承诺单、列出时间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形成台账、跟进研究。
目前保亭60个行政村已全部开展过“亲加奔”活动。截至12月1日,全县累计开展500余场“亲加奔”活动,参与群众近1.5万人次,收集到2600多个问题,其中1600多个已解决,还有800多个列入解决计划。
7月21日,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水岸阳光小区的阳光议事厅,街道干部在听取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及意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关键小事”办得好不好,民众最有发言权。各地将民众满意度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确保各项工作真正服务于民众需要。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把解决民众关心关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尤其是办好涉及家中“一老一小”的“关键小事”,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
每个工作日下午四点,临安区兰锦未来社区邻里中心都会热闹起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无忧学径路”前往中心开设的“四点课堂”。
“社区‘一条龙’服务,解决了职场父母的大难题。”家长朱燕萍说,“四点课堂”补上了孩子放学但大人还没下班的时间差,现在下班后可以从容接孩子,还可以去附近邻里食堂吃晚饭。
锦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胡昉临认为,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在基层的重要实践,就是让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更普惠的方式供给老百姓。
11月16日,社区工作人员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内与用餐老人交流。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中央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涉及医疗、教育、就业等各个层面的惠民生措施,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商务部推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地图”上线;公安部发布多项便民措施,全国29个省区市已实现所有类型户口迁移“跨省通办”……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推动更多基层组织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办好民众的‘关键小事’应成为党员干部的时时关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郭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