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谁来养老,去哪养老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0-24 11:44

  谁来养老,去哪养老

  江苏省南通市养老现状观察之一

  朋友是独子,聚餐前不久,父母先后因为摔跤,做手术换了股骨头,走路要靠助行器。“屋里空间狭小,俩老人端着助行器经常相撞。家里面要装红绿灯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他们就不会‘撞车’了。”朋友说完,满座皆笑,随后是一片沉默……

  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养老压力激增。谁来养老?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人还在思考,很多人已面临抉择。

  不靠子女靠自己

  江苏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1982年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7年、比江苏提早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南通市60周岁以上人口23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01%,这一比例目前上升为32.75%。南通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养老的第一责任还在家庭。但子女在城市落户后,多数老人选择留在农村,除非子女希望他们进城。靠子女还是靠自己?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是建筑之乡,大量青壮年常年跟着建筑公司在外打工,区域内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45%。多数老人的子女都已在城市安家立业,老人却故土难离,也不愿离开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

  十总镇党委书记龚志军曾经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过一段时间,但老人在家每天除了看电视,偶尔才会下楼转一转。“等我把农村的房子翻新后,她就再不愿意去城里住了。”

  通州区先锋街道70多岁的蔡龙,一直在打理自己的色织厂,即使女儿女婿再三邀请他进城安享晚年。“我不想到女儿那边生活,不习惯。隔壁老张跟儿子进城没几年,人变得木讷了。一上楼,没活动空间,时间一长,不傻才怪。城里哪有农村自在呢!”

  如果说,过了60岁就算老人,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是闲不住的。崇川区幸福街道管园村66岁的徐德林,每天忙着送货取件接订单,其名下的汇卓密封件有限公司,聘用的也是村里的“小老人”,每天都来上班。在他们眼里,六七十岁还是当打之年,远没到“退休”的年龄。

  海安市海安街道三塘村75岁的高永平几乎每天都到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打牌。他安心养老了,老伴却闲不住,坚持到建筑工地找活干。“那么瘦的身子骨,还要拎着泥浆桶爬上爬下,工钱每天80多元……嗨,我拗不过她,她忙她的,我玩我的。她总要回来的。”高永平每月有2800多元退休金,两个女儿都嫁在外地。

  农村人自在惯了,即使子女再孝顺,很多老人不愿意跟着子女被动地成为“城里人”,因为一旦进了城,就“不接地气”,浑身不自在。一些老人在农村身体好好的,进了城,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等回到农村,这些症状又“神奇”地消失了。

  当然,能自主选择去哪里养老或生活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活力老人。但等他们实在忙不动了,总要选一个归宿的。会是哪里呢?

  莫道桑榆晚

  与闲不住的农村老人不同,城市里的老人要论自由度和成就感,可能不如有些农村老人,但城市老人有自己的活法。

  每天早上,街上除了上班的人流,还有行色匆匆的老人,他们大多是去买菜的。哪里的菜便宜,哪里的菜品种多,他们门儿清。

  锻炼身体,是很多老人“不得已”的选择。一来,权当找件事做做。二来,保持健康,还能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广场舞在中国盛行,“广场舞大妈”也成了特别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中间不乏老年人。

  棋牌室,则是最容易聚集男性老人的场所。在海安市海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颇为“壮观”的打牌场面——100多平方米的棋牌室,10多张牌桌上全是老人。

  这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免费提供棋牌室,还有观影室、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培训场所等,但棋牌室最受欢迎。周边的老人像候鸟一样,早晨潮水般来,棋牌室难寻空座,中午潮水般去,中心门可罗雀。下午再次潮水涌来,三四点后,再次潮水般退去。时间节点一到,老人们要么去学校接孙子孙女,要么回家准备晚饭,拦都拦不住。

  很多农村老人想打牌,不仅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还缺乏“合作伙伴”。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党总支副书记邢超有一次想帮老人打黄豆,老人却说,“我不要你打黄豆,要不你陪我打牌吧。”邢超很为难,上班时间,他可以助老干活,却不能陪老人打牌。

  “别人会说,不就是个棋牌室吗?但公办的、免费的棋牌室,最受老人欢迎。”海安市民政局局长于俊卿笑着说。

  不同群体的老人,有不同的追求。通州区金沙街道朝阳社区有个银杏合唱团,每周二、周五下午,50多位老人都会集中排练,场地就在社区办公楼的二楼。他们经常参加社区、街道的文艺汇演,很有成就感,他们还自筹经费,聘请一位退休音乐老师给他们培训。社区协调了小区一处位于一楼的空置房,50平方米,准备改造成老年人活动室。届时,银杏合唱团日常的排练、培训,都可以搬过来,免得再爬楼。

  城市的“小老人”,有的还在发挥余热。2020年,朝阳社区成立了“时代朝阳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超过65岁。他们为年长、体弱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上门看望社区内的5名孤寡老人,协助开展日常网格巡查,帮助做好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的宣传引导等。

  南通市崇川区还成立居家和社区养老联合会,争取各级财政资金400多万,引导“老来乐睦邻兴趣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等500多个老年互助服务组织,开展爱心敲门、日常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务,努力帮助那些独居、空巢、失独老人告别“在家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冷清。

  不管是老有所乐还是老有所为,他们安好,便是子女的晴天。

  谁来养老?

  “小老人”总有一天会变成“老老人”,忙不动了,需要人照顾,到时候会选择去哪里养老呢?记者调查发现,南通市目前六七十岁的人大多还习惯家庭养老,四五十岁的人,已经基本接受将来去养老机构了。

  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的葛汉均年轻时走南闯北赚了点钱,78岁的他现在还在做保洁。“敬老院肯定是不会去的。老两口只要有一人能忙得动,就会相互扶持。如果只剩下一人了,再去投靠子女。”儿子在附近社区买了200平方米的商品房,那是葛汉均未来的住所:“如果我去了敬老院,别人会笑话我,也会笑话我儿子的。我不是没钱,但不能瞎花钱。”

  爱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燕说:“很多老人说不愿意去敬老院,舍不得花钱,主要是观念没转过来,还有就是面子问题。平心而论,谁不愿意轻松点?辛苦了一辈子,谁不想开开心心安度晚年,非得还要忙忙碌碌?他们的思想还是偏保守,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想法。”

  很多老人对金钱的需求并不高,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尤其是独居老人。“白天他们还可以出去散散步串串门、钓钓鱼打打牌,到了晚上,真的就孤身一人了。去了养老院,起码还能多几个说话的人。”张晓燕说,说服老人去养老机构,是很现实的选择。

  将来去不去养老机构,很多人还在纠结,纠结的原因不只是钱,还有对养老机构的莫名担忧。

  “敬老院怎么可能有在家里自由?那里需要接受管理,缺少亲情和温暖,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流程。定时吃饭,你吃也好,不吃也好,人家才不会管你。”通州区东社镇唐洪村邱建说,他们这一辈,将来突然走了,反而是好事,就怕不死不活地拖累儿女。他跟亲家商量好了,将来住在一起,相互照顾。“谁身体好,谁就辛苦点,最后一个死。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去敬老院。”

  对于农村“五保户”和城里“三无”人员,各级政府是托底的——乡镇有敬老院,县城有福利院。曾经有一段时间,个别敬老院和福利院出现打骂老人、虐待老人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至今还是不少老人的心理阴影。

  邱建今年60岁,即将退休。“我这一代人,兄弟姐妹挺多,相互间还能照应一下。我们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我的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要面对4个老人,将来养老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合适的养老场所,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既害怕去敬老院,又担心居家给子女负担,邱建的纠结,是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因为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要为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养老。

  大量的农村老人,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坚持留在农村。等到那一天,他们总得做出选择。敬老院,未必不是选项之一。

  “9073”养老现状

  “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眼见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十总镇党委书记龚志军经常问自己,只是很多问题,仅靠一个乡镇根本无法解决。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努力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南通市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养老”模式,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帮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

  崇川区民政局副局长姚国泉说,中国目前普遍是“9073”养老现状,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只有3%的老人会选择去养老机构。“全区有38家养老机构,近7000张床位,老人入住率近60%。这个比例,已经算高的,还有提升空间。由此也可看出,提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姚国泉表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三个主要难题。一是有效供给不足,结构不平衡,存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城市强、农村弱,机构养老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弱等问题。二是服务质量不高,医养结合深度融合不够,养老专业服务力量不足,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不高。三是产业发展滞后,养老服务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社会投资养老机构小而分散,产业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为确保每个社区有一个养老“阵地”,2020年,南通市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新建小区必须配备养老用房,老旧小区则通过回购的方式配备,确保每百户居民有20平方米的养老用房,产权属于政府。

  “有了养老用房,却无法提供养老服务,社区的养老服务一度空心化。”南通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俞灏介绍,南通市曾经委托物业公司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运行养老用房,因为服务不专业,没有好的盈利点,没多久就名存实亡。“后来考虑由专业机构来承担社区养老服务,首先在崇川区试点,实现社区、机构、居民协调发展。目前,崇川区所有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是由专业机构来承接运营的。”

  另据了解,南通市近300家专业养老机构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后,以执业护士和持证护理员为主的专业照护团队,已基本覆盖所有失能、长期卧床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比如,位于城郊接合部的申丞小海护理院是家小型养老机构,小海护理院及下设的两家长者驿家共40名工作人员,在照顾好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外,还为周边4000位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以及精神慰藉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这表明,南通市的“链式养老”正在有效运行,护理专业机构已经兼顾到另外的97%。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天涯社区微博
    微博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