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北纬18°上的瑰宝,这里的“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是理想中的居住地,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将10多处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公园贯通,形成“山环海拥、水串多珠”的形态,点绿了整个城市。
中央12号文件中“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指示精神,三亚启动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以稀缺的市区红树林湿地资源为核心,统筹三亚河综合整治,融合“两河四岸”相关规划,协同开展“六水共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亚新标杆。
近年来,三亚市完善了“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管理机构,颁布《三亚市三亚河保护管理规定》,统筹各湿地管理部门,协同加强三亚河流域的生态管理及巡护;恢复三亚河自然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下游珍稀城市红树林资源,保护三亚生态安全,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良好表率。
湿地之根 根在生态
三亚河是三亚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三亚从一个边陲小渔村迈向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历程,沉淀着三亚的历史文化。
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2016年启动三亚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开展了水体整治、污水管网、湿地公园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作。2017年借获得全国海绵示范城市称号的东风,三亚西河湿地修复也纳入整体项目规划,并获得原国家林业局支持,批复《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8年项目立项(三发改投[2018]513号),2021年被列入海南自贸港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项,明确将三亚河全流域纳入湿地保护范围,以最大限度发挥湿地公园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防洪调蓄、科普宣教和生态休闲健康功能。
历时8年,先后投资近10亿元,建成东岸湿地、抱坡溪湿地、丰兴隆生态公园等项目,成为三亚东河国家湿地公园里的璀璨明珠,改善河道和红树林生境的同时,夯实三亚碧海蓝天、河清岸绿的生态基底。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湿地生态功能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5部分,分二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区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慢行交通系统、公园提升和部分监控设备安装等相关修复建设工程;二期工程为科普宣教升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科普馆建设、内部展示区的建设和数据终端采集处理等相关科普宣教建设工程。
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843.24公顷,湿地面积657.01公顷,湿地率35.64%,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个湿地类和红树林、永久性河流、塘库、输水河4个湿地型。通过中科院和海南大学多领域专家学者的自然资源科考调研,公园内已记录植物526种、鱼类85种(新增24个新记录物种,濒危2种、海南特有种1种)、鸟类196种(记录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20种和海南特有种1种)、底栖动物291种、两爬类38种(含国家二级保护3种、海南特有种5种)和兽类17种(国家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3种,新增记录8种),较以往文献记录均有增涨,其中植物种类较2017年调查成果增涨近一倍。公园里处处生机盎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湿地之扼 重在保护
三亚河贯穿农业生产重地和主城区,曾深受农业面源、垃圾丢弃、废水排放等伤害,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采取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的措施,通过河道疏浚清淤治理改善水质,生态景观、人工湿地、河道补水恢复重建湿地生态,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恢复、自然水系及水文恢复、生物物种保育与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与优化的多赢。
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体系,集中展示三亚热带湿地保护,形成三亚生态文化新地标。随着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和城市的发展,公园周围已逐渐形成集住宅区、商务区、商业区为一体的聚居地,展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湿地公园新样貌,成为生态文明教育新基地,彰显“山、水、林、田、河、海、城”的大生态格局。
湿地之美 美在和谐
在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我们遇见不一样的幽静,红树林安静而幽美,白鹭优雅地展翼飞翔,大地河湖一碧万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间万物各自繁荣,这是公园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真实写照,是湿地生态和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层面融为一体的具体表现,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对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绿肺、红树丛生、白鹭成群、水清岸绿”,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这片美丽的土地,已经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