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领域有这样一句话: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发射舞台就有多大。文昌航天发射场不仅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还是中国探月新母港。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也全面启动实施,以后载人登月将从这里启航。
文昌见证中国“太空家园”建成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2016年以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先后执行了“天问”探火、“嫦娥”奔月、“天宫”建造、“天舟”穿梭等任务,一个个运载能力更大、可靠性更高、更加绿色环保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一个个大国重器从这里飞向太空。
文昌航天发射场。记者吴岳文摄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01指挥员廖国瑞介绍,梦天实验舱在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意义重大,使命非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天舟货运飞船都从文昌升空
2024年1月17日晚,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据悉,我国所有的天舟货运飞船都是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组建至今,发射场已经成功发射了7艘天舟货运飞船,其中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突破掌握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标志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其余6艘飞船均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为航天员送去大量工作、生活物资。随着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续,发射场将保持每半年一次的“天舟”发射频率,形成常态化发射。
近年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年发射能力从年均3至4发提升至6至8发,发射火箭型号从2型拓展到6型,极大缩短了火箭测试发射周期,形成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实现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10吨到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5.5吨到14吨的巨大飞跃,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文昌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6月25日下午,文昌航天发射场高压变电站里,供电系统负责人阳衡东的手机就收到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的新闻。
2024年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后拍摄并回传的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国家航天局供图
嫦娥六号自5月3日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据悉,中国探月计划的起点,始于素有“月城”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针回拨,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此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陆续从该中心的西昌发射场启程,奔月、绕月、落月,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该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文昌发射场正式从西昌发射场接过探月“接力棒”,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航天伉俪。记者吴岳文摄
从2004年工程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了20年。此前,我国已圆满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后续将研制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月球资源原位利用技术验证。未来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后续,这些探月任务都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战略,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代载人飞船叫‘梦舟’,月面着陆器叫‘揽月’,这些名字太美了……”阳衡东喃喃地说。
据报道,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大国重器正在紧锣密鼓研制中,中国航天行稳致远,向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