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科技与七百年前的纺车邂逅,会织就出怎样的文明图景?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艺北传”团队成员化身“时空穿梭者”,深入三亚崖州区开展黄道婆文化专项考察,通过多维视角激活历史记忆,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
“纺织技艺三维模型库”项目模型。受访者供图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首童谣里的“黄婆婆”,就是历史上的黄道婆。据记载,宋末元初的黄道婆,被道教尊为“金丝娘娘”、纺织神,同时也被纺织从业者尊为布业始祖。
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艺北传”团队成员化身“时空穿梭者”,深入三亚崖州区开展黄道婆文化专项考察,通过多维视角激活历史记忆,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受访者供图
在崖州古城,泛黄的《崖州志》、精巧的元代棉纺织工具复制品将黄道婆在崖州的活动轨迹清晰勾勒;在水南村、拱北村等传统纺织村落,布满青苔的古巷、斑驳的老墙向团队成员诉说着往昔岁月;在非遗传承人符阿婆家中,老人一边向团队成员演示传统踞织机操作,一边娓娓道来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追寻,不仅让团队成员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为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提供了灵感。
学生在实地调研。受访者供图
“我们团队专注于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研究,重点聚焦其传承史中多民族智慧交融的精彩历程。”王妍是“南艺北传”团队负责人,她向记者介绍,此次实地调研主要通过田野调查、非遗访谈、实物考证等方法,通过翔实的记录与描述,系统性挖掘黄道婆在崖州的历史遗存,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纺织技艺三维模型库”项目AI数字讲解员“黄棉棉”。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南艺北传”团队成员均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该团队成立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实践,破解当前黄道婆文化在海南地区传承不足、跨区域协作缺失等问题。
“当我们亲手转纺车,听见棉絮纷飞的簌簌声,仿佛真的与七百年前的纺织先驱完成了一次对话。”团队成员贺玺瑜感慨地说。调研中,该团队还围绕“黄道婆文化IP开发”“纺织非遗活化路径”等议题,与专家学者展开学术研讨,碰撞出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调研中,该团队还围绕“黄道婆文化IP开发”“纺织非遗活化路径”等议题,与专家学者展开学术研讨,碰撞出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受访者供图
“我们不仅记录历史,更注重活态传承。”王妍介绍,团队目前正主导研发“纺织技艺三维模型库”项目,设有工艺展示、虚拟教学、模型检索、数据管理四大核心模块,将支持多终端访问与交互式体验,计划用三年内完成建设。“我们希望运用VR技术还原黄道婆学艺场景,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传统纺织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