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一把雷公凿凿出海南史前文明
海南日报 何杰华 2023-09-11 12:08

  1950年8月,漂泊在外多年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韩槐准回乡省亲,这一次回来,他既是因挂念母亲,也是因放不下童年时捡到过的一把凿子。正是这把凿子凿出了海南史前文明考古的序幕——

  韩槐准与雷公凿的情缘

  韩槐准的家在海南岛上,这里古称琼州,与古雷州隔海相望,雷琼两地自燕山运动后便如此守望了数千万年,也因此生发了一衣带水的许多“纠葛”。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对这两地的“纠葛”有过详尽的描述——“雷州多雷,琼州多风”,且二州雷风往往相应,因而两地民间多信奉雷公、风神,多建有雷庙、飓风祠。而韩槐准这次还乡挂念的那把凿子便与这“雷公”有关,纵使去南洋多年,他对童年放风筝时所捡到的此物仍记忆犹新:

  “我乡五六十岁的老人,很多位看到或听到雷公爷或雷公凿的,因我乡每于旷野上不意拾到此种奇异之物品,且过去乡人习惯皆用此种物品为初生儿女惊压之物。当我在童年时候,曾从先祖父之指示,知道雷公凿之形状及名称,到少年时代,于某一端阳节,为放风筝之戏,于风筝降落倾斜之旷野间,拾得雷公凿一枝,至今印象犹深。”

雷公凿。何杰华供图

  这被乡里老人们视为可为儿女压惊的神物雷公凿到底是何物?是“雷公”打雷时的工具,抑或是“雷公”劈云留下的残片?此时的韩槐准早已不是那个仰着头听老人们讲故事的曾经的孩童了,他自1915年少小离家下南洋,至1933年开始读史并陆续搜罗古陶瓷,经过历年的刻苦摸索,他早已从“一个略识之无的胶工,一跃而成为博学多闻的考古学家”(史学家许云樵语)。

  1936年,韩槐准买下新加坡郊外的一块两英亩半的山坡,辟草莱,披荆棘,种植了四百多株红毛丹树,建了一座集藏古董与图书为一体的园子,这座后来成为新加坡华人学者、名流趋之若鹜的园子,早早地便迎来了时任《星洲日报》编辑的许云樵以及当时正旅居于新加坡的郁达夫、刘海粟、徐悲鸿等人,徐悲鸿为他的这座园子题了名,曰:愚趣斋。

  所以,有了17年古董收藏研究经验,加上这17年的每日里都“谈笑有鸿儒”,此时站在故乡文昌昌洒镇凤鸣村土地上的韩槐准,已经是一位资深的考古学者了。看罢年迈的母亲,他便循着儿时的记忆踱到了小时捡到雷公凿的村后的空地上。他以此空地为中心,在村子四周搜罗“雷公”遗落的其他物件。他竟陆陆续续找到60余件,这60余件中除了他小时便已熟识的雷公凿外,还有半月形石锯、石矢簇等等。他将发现这些石器的经纬度及方位记下,而后便作别母亲,打包好这次返乡的种种收获,便启程离乡。

  两位海南籍大家的“世纪会面”

  1951年第85期《南洋商报·星期六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在海南搜得的石器》,作者正是韩槐准。人们开始知道,这些“雷公”的工具原来是史前文明的产物,是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的生产工具。这篇文章的发布,引起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考古学者的重视,他们发现韩槐准此次所发现的石器同样在东南亚各地被广泛发现,并由此推测远古时期海南先住民便已与东南亚各地先住民关系密切。那么问题就来了:文昌,在4000年前便有人类居住?便已有成片的先民居住区?

  与此同时,另一位海南人也“返乡”了。

  他是岑家梧,今海南澄迈人,中国当代民族学者、民俗学者、人类学专家、史前考古专家,“南岑北费”之“南岑”便是海南岑家梧,北是社会学家费孝通。1950年8月,韩槐准回文昌探亲,11月前往广州见到岑家梧,并将返乡发现古石器的经过告知,又将所拍摄的相关影像照片悉数交给岑家梧,这位同乡是当时急于返回新加坡的韩槐准最信得过的人。也许这二位前辈都不曾想到,这次会面将正式拉开海南史前文明考古的序幕,文昌也将迎回又一位海南走出去的大师。

  1950年,岑家梧在广州送别韩槐准。1951年9月10日,他作为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副团长到海南访问,偕同梁钊韬、冯健雅及范信平等专家赶往凤鸣村。他们找到了韩槐准的女儿菊姊作为向导,依据韩槐准《在海南搜得的石器》一文所提供的方位,来到了韩槐准发现史前文明的所在地。

  韩槐准的赤子之心

  1951年的这次考察收获颇丰,岑家梧一行共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采集到新石器80余件,陶片数件。当年11月,岑家梧一行本次考察的报告《海南岛凤鸣村新石器时代遗迹调查》一文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印发面世。简要总结本报告的结论便是:文昌凤鸣村的此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文昌凤鸣村在4000年前便有人类居住,且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村落,呈聚落状;此处发现的石器在东南亚及我国海丰、高明也有发现且数量不少,但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不大相同等。

岑家梧在《海南岛凤鸣村新石器时代遗迹调查》中记录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何杰华供图

  在此之后,海南史前考古正式拉开序幕,并迅速进入高潮。同时,这一次凤鸣史前遗址的发现,也彻底改变了韩槐准的一生。

  1951年发布《在海南搜得的石器》后,韩槐准在新加坡的愚趣园里做出了一个颇令朋友们讶异的决定——他决定卖掉这座曾接待过诸如许云樵、徐悲鸿、郁达夫等大家名流的愚趣园,出售与何汉光合资创办的华夏化学用品社的自持股份,回到中国。回国前的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1957年,他将所搜集的古物陆续寄往北京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58年,他送两个儿子回国读书,1962年春,愚趣园换了主人,他带着吴氏夫人和幼子崧丰、幼女雅樱,正式启程。此时,韩槐准已71岁,古稀之年,他作别了为客四十七载的南洋,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毅然决然地、不留余地地回到自己的祖国。

韩槐准。何杰华供图

  回国8年后,1970年10月2日,韩槐准先生辞世了。

  2019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办了《趣从幽处有真情——故宫博物院藏韩槐准捐献瓷器展》,这是韩槐准先生的“学问”第一次回到他的家乡。

  而他,则长眠于生他养他的故土文昌凤鸣村的祖墓群中,守望着他曾捡到过史前石器的那片坡地,也许那一年的风筝掉落时,也便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与不凡。

  (本文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天涯社区微博
    微博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