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海口:古门风雅越千年
海口日报 邝晓霞 陈丽园 陈歆卓 赵汶 曾雅婷 2023-08-01 09:51

  青砖黛瓦,炊烟袅袅,隐匿于村落中的古村门,承载着无尽的乡愁。

  作为村庄的标志性建筑,古村门蕴涵着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美好祈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海口,历经岁月变迁,留存至今的许多古村门有着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风流儒雅浸润古今,当历史记忆被一点点唤起,古村门和新村门跨越时空遥相呼应,重新赋予了村庄新时代的气息。

  对话历史古村门 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古村门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不仅有防御、祭祖、举行重大活动等作用,同时留下众多儒家文化印记。

  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委会下辖雅咏、儒图、儒庄三个村庄,古称“忠孝”“保财”“仁义”。唐朝宰相韦执谊携杜载(韦执谊妻舅)、庄敬平(韦执谊同乡)曾在此定居,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如今新联村古村落中,仍完好地保存着几座古村门,成为村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7月25日,在雅咏村,几名孩童一边背诵《三字经》,一边穿过古村门,清脆的声音在村庄里飘荡。记者看到,村门匾额正面刻着“雅咏诗礼”,背面则是“各守忠孝”。据了解,村门建造于清光绪时期,整体由石头砌成,布满的青苔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委会雅咏村,一名游客在古色古香的古村门前拍照留念。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摄

  “雅咏诗礼,指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新联村委会副主任庄凤贝告诉记者,村里历来尊师重教、人才辈出,有着捐资助学的传统。眼下又是一年高考金榜题名时,新联村教育基金会发出的倡议书,得到了村民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捐款“接龙”名单人数已近百位,彰显了浓厚的崇文重教风气。

  庄凤贝认为,村门匾额背面的“各守忠孝”或为“恪守忠孝”,这一说法得到村民韦才杰的认同。“村里的人一直相互帮扶,谁家有人生病了,大家会聚到一起想方设法帮其渡过难关。”韦才杰说,“恪守忠孝”是优秀的传统美德,不只存在于古村门上,也渗透到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每年春节,村民会为雅咏村古村门贴上对联,且将匾额上的字重新描红,让古村门也穿上“新衣”,在大家的共同保护下,古村门一直沿用至今。

  离雅咏村不远的儒庄村,古村门匾额上写着“大启文明”,匾额背面则是“居仁由义”。“村民非常团结,自古有仁义的风气。”作为儒庄村一员,庄凤贝很是自豪,指着古村门前的村道说:“这条路以前很窄,且坑坑洼洼,乡亲不仅出钱修路,还自愿出让土地,使道路更宽。”

  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委会儒庄村,古村门匾额背面刻着“居仁由义”,代表村庄的仁义风气。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摄

  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不仅是新联村委会,海口许多古村的村门都承载着崇文重教的美德,延续着尊师重教、明理养德、崇文尚学的处世之道。

  在秀英区石山镇岭西村委会美贯村,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古门坊,见证了村庄的古往今来。古门坊正面门楣镌刻“槐门”二字,村里老人介绍,“槐门”指三槐之门,三槐是王氏的堂号,村中世代居住着王氏宗族的一脉。

  “槐门”两侧,左侧供奉“石敢当”,右侧供奉“土地公”,反映了村民对火山石、土地的敬畏与崇敬。古门坊背面门楣镌刻“魁星楼”,本意为科举高第。村史记载,美贯村由古至今先后出过36位监生、1位贡生、1位生员、5位登仕郎。“重教是我们村的传统美德,村里几乎年年出大学生,不少人还考上北京大学等名校,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美贯村村民小组组长万王财盛说。

  承载岁月古村门 见证村庄发展变迁

  一座村门,记载着一段历史。作为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琼山区的村落散落着众多古村门,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悠悠岁月。

  龙塘镇龙富村委会玉成村东南约100米处,始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的古村门坊“表厥宅里门坊”坐落于此。从远处望去,门坊上部呈悬山顶屋脊,配以红褐色琉璃瓦,庄重大气。门坊正中央,一块书写于清代同治十年的“表厥宅里”四个大字嵌在门匾上,背面刻着“秀气遥钟”四个大字及小字“郑才峰书”。

  琼山区龙塘镇龙富村委会玉成村,“表厥宅里门坊”始建于清代同治十年。本报记者孙士杰摄

  “这个门坊原由郑、周两个家族共同修建,人们现在看到的门坊是玉成村和富道村村民于1982年集资重修的。”现场,玉成村村民小组长郑邦儒介绍了门坊背后的故事。

  据介绍,门坊正中央门匾上的“表厥宅里”四字,由清代恩科举人郑天章所撰,由当时周姓琼州府学所书。四个字出自《尚书·周书·毕命》,意为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斥责邪恶,树立好的风气。因此,古村门寓意着这片土地是善良、显达之人的居住之地。如今,虽历经岁月流转,但门坊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富道村和玉成村百姓每天从门坊穿行。

  琼山区龙塘镇宣德上村,村民拿着村史资料了解古村门。海口日报记者孙士杰摄

  在龙塘镇宣德上村,村门雕刻着“宣德扬徽”四个字。村民吴凤盛表示,“宣德”为明朝宣宗即朱瞻基皇帝年名号,“扬”是弘扬,“徽”是善、美的意思,寓意是宣德村弘扬美善的道德品行或好人善举。村门背后横梁上雕刻有“渤海荣光”四个字,意思是宣德村好比唐代的古国渤海一样优美,有吉祥瑞气的景象。“战争时期,这座古村门还是村里孩童放哨的重要位置。”吴凤盛说。

  古村门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承载着前辈用岁月写就的故事,又犹如一幅模糊的水墨画。接近它,有的人感受到岁月的变迁;有的人,仿佛梦回故里。

  随着暑期研学游火热开展,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迎来众多游客。碉堡式楼房“安华楼”、古拜亭、石板道、用火山石垒砌的火山石古屋……呈现出富有火山特色的琼北古村落。

  安华楼旁,火山岩石堆垒而成的古石门正面镌刻“豪贤门”,背面为“三星拱照”。“传统村落展现古韵新貌,得益于保护完好。”三卿村村民小组组长王杰说,三卿村已有800多年历史,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提升颜值新村门 展现时代生机活力

  历史悠久的古村门记录着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沉淀,革故鼎新的新村门见证着时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新时代和美乡村风采。

  俯瞰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茂密绿植簇拥着简约大气的村门。海口日报记者孙士杰摄

  来到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一座简约大气的村门映入眼帘:茂密的绿植簇拥着极具设计感的石碑,装饰如同闪闪的红星发出的光芒;在镂空木栏的映衬下,“仲恺村”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下方则用稍小的字体题明本村的特色——“红色文化国际交流示范村”。

  相隔一条宽阔平整的村道,是村门的另一部分:仿古灰背屋顶搭配整齐的灰色砖墙,镂空木栏构成两扇通透的“窗户”,现代与传统在一门之上交融体现,铭记着浓浓的乡愁气息。

  “新村门修建于2019年,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之一。”仲恺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健介绍。

  2019年,仲恺村启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结合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修缮了林家老宅等红色旧址,布局红色文化展览馆、民俗文化展示区;对村庄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增加照明设施、完善景观绿化,建设仲恺礼堂、戏台、老爸茶店等休闲空间。

  在新村门的见证下,昔日老旧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让村民幸福感原地“提档升级”,更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以前村口处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村民梁平在仲恺村生活20余年,对村子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新村门大气、醒目,沿着整洁美观的村道直通村内,许多路过的人被吸引,驻足观赏。”梁平说。

  大气、醒目的秀英区石山镇美富村村门。海口日报记者石中华摄

  在秀英区施茶村委会美富村,乡村入口处的门牌楼古朴大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近年来,美富村不断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村庄“颜值”实现从里到外的全面提升。

  在龙华区昌学村入口处,火山岩砌成的石墙上,“玄幻动漫百年古村”彰显古韵新潮,在因地制宜保持乡村原本风貌和文化的同时,该村实现靠动漫文创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

  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振,知古鉴今而向未来。无论是古村门,还是新时代村门,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文明向善的追求。这种追求早已根植于历史发展的土壤中,激励人们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天涯社区微博
    微博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