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奇葩地名藏春秋
海南日报 杨树 2023-07-31 09:46

  在海南,有的村庄靠山而建,即以山命名,有的村庄靠水而建,则以水命名,但还有一些奇葩、独特的村名,似乎是剑走偏锋、无中生有。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些地名的由来,同样有迹可循。追溯村名渊源,可见村庄深藏的故事,可见村名深藏的内涵。

  霸气的地名:皇帝村、王炸村

  皇帝村,位于儋州市海头镇东南角,这是一个背靠山丘、前有水田的小村庄。说到皇帝村的得名,不得不提海南历史上的“符南蛇起义”。明代王佐《平黎记》中有记载:“弘治十四年夏,儋州七方峒黎符南蛇倡乱,环海州县峒黎皆应之。攻儋州、临高、昌化县,陷感恩县,抗拒官军,恣行劫掠,撼动海外三千里地。”

  符南蛇起义发生于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曾经轰动一时,这在海南诸多古籍志书中都有记载,而起义的地点七方峒,就在今天的皇帝村一带。符南蛇,又名符蚺,明代海南黎族起义领袖。

  符南蛇起义影响巨大,北上进攻临高,南下进攻昌化、感恩,传说他手下有多达十万的兵马。符南蛇起义以失败告终,明万历《儋州志》有载:“长兵争前,劲弓齐发。南蛇中箭败走,赴水死。别将隔水得其头,即日来献。是日,中军进据七方,擒贼妻孥,焚其庐,沼其宫。”

  符南蛇死后,对当地的影响还久久存留,而由于村子出过“土皇帝”,后人便给村子取名为“皇帝村”,且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进入皇帝村的路口,仍可看到“符南蛇故居”的石牌。

  在海南,还有两处以“皇帝”命名的地名,一处是儋州南丰镇皇帝殿岭,另有一处是位于昌江王下乡的皇帝洞。皇帝殿岭的得名与皇帝村有些相似,相传岭上有土皇帝居住,还留下石桌、石凳,人们口口相传,此山终得此名。皇帝洞的命名则不同,因洞穴中有一石像酷似皇帝,因此后人取名为“皇帝洞”。

  “皇帝村”之名颇具霸气,在昌江十月田镇,也有一个名字非常霸气的村庄,那就是“王炸村”。王炸村村民最初的落脚地,是相隔不远的十月田镇十月田村,1912年,十月田村爆发瘟疫,部分村民被迫迁走另立新村,这一个新村就是王炸村。

  为什么取名“王炸”?虽颇为霸气,但此“王炸”并非扑克牌斗地主游戏中牌型最大的“炸”,村名来自一种树的音译。《昌江县志》有云:“因该村长着茂盛的厚皮树,故名,黎话汉字译音。该村几经迁移后,现分成两个自然村,分别是王炸村和王炸新村。”

  奇特的地名:洗脚水、什么东

  洗脚水,一般指洗脚之后的水,如果用作村名,就显得非常奇特。儋州市就有一个“洗脚水村”,村子位于那大镇北郊。村子的得名,因村前过去有一条小溪,水不深,恰好到脚跟,村民路过踏入小溪,就如同洗脚。村子因此被称为洗脚水村。

  洗脚水村不大,仅几十户人家,村外有大片的田地,20世纪60年代末,这里的田地曾作为培养优良水稻的“良种场”,久而久之,村子又得名“良种场”。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水稻良种场已不存在,村民终用回原名“洗脚水村”,且沿用至今。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沙晓峰 摄

  保亭保城镇有一村庄名曰“什么东村”,见到村口的村牌,恐怕很多人都觉得好奇——“什么东”?而且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读错村名。在这里,“什”并不读作“shén”,而是读成“zá”。

  “什么东”是当地黎语的音译,“什”指的是水田,“么”指的是“换”,“东”指的是“锣”,村名直译是“以水田换锣”,大意是“通过敲锣来保护水田”。

  “什么东”来源于古老的生活方式,当地人在遇到洪水、火灾等紧急情况需要保护水田时,则敲锣来传递信息,这种生活方式深深印刻在村民的脑海当中,以至于最终成为村子的名字。

  非凡的地名:天堂村、上通天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出任儋州知州的韩祐有诗:“北郊春秾蜂蝶飞,盈眸娇艳斗芳菲。迎人含笑花生趣,对客忘忧草息机。闲觅荣华穿竹径,肯因富贵扰柴扉。偶怀上苑增归思,犹是天香复染衣。”

  这一首题为《天堂春色》的诗,为“儋州旧八景”诗之一,所描绘的正是天堂村的景色。天堂村边有天堂塘,民国《儋县志》有载:“天堂塘,距县北十二里,旧志八景之一,塘之周围,四时草皆碧色,而于春尤佳,‘天堂春色’取此义也。年来,塘坎可以种稻,惟塘之有水处,多种蕹菜,每年天堂村获菜之利不少。”

东方市新龙镇上通天村的古树。周吉兰 摄

  “天堂”之名在明代万历《儋州志》中多次出现,“天堂春色”早在当时就成为“儋州八景”之一。村庄景色宜人,似人间天堂,因而得名“天堂村”。遗憾的是,民国时“天堂春色”美景已被损坏,民国《儋县志》记载村民在天堂塘“种菜、种蕹菜”,风景已不如昔。旧日风景已经不再,唯有村名保留了下来。

  与儋州天堂村相似,陵水英州镇也有一个天堂村。村子原名“望天堂村”,坐落在海湾边上,村里村外风景优美,故取了“天堂”之名。1952年,村子正式改称“天堂村”,沿用至今。

儋州中和镇天堂村村口标志石。曾春丹 摄

  古人有诗句云:“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上可通天,下可入地,乍一听颇为神奇,东方市新龙镇就有一村名曰“上通天村”。上通天村原名“通天村”,当然这里的村民并没有通天的本事,也并非走进村子里就可以通天,村子的得名,只因村边有一条名叫“通天”的河流。

  通天村建村于明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民国《感恩县志》有记载:“通天村,离城三十五里。”“符希曾,北乡通天村人,授福建南平知县。”

  符希曾为通天村人,在明代万历辛卯年(1591年)出任福建省南平知县,他为官清廉,深得老百姓拥戴,民国《南平县志》对此有记载。符希曾告老返乡后,隐居于通天村,常出面排解邻里乡村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很受尊重。

  1946年,通天村一分为二,一部分村民迁出另组新村,因新村位于通天村的下方,因此取名为“下通天村”,而原来的通天村,后来也对应改名为“上通天村”。

  村名是村落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村名往往承载了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丰富又深刻的含义。解读村名,有时就是解读一个村庄的历史,解读一个村庄的春秋。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天涯社区微博
    微博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