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尘封一年的空调后吹出“白肺”、半盘黄瓜下肚进了ICU、街边果切成为“窜稀神器”……夏天到了,健康警报也拉响了,这些日常习惯可能暗藏风险,如何安全快乐过夏天?快收好这份健康小贴士!
☆空调不小心吹出“白肺”
夏天来临
不少人家中开始使用空调
但你知道吗?
长期未使用的空调
如果未经清洗就直接使用
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案例】
成都市民开启尘封一年的空调后吹出“白肺”
据成都日报报道,四川成都市民李先生在开启尘封一年的空调降温3天后,出现了肌肉酸痛、头痛、发热和咳嗽等症状。后经送医诊断,胸部CT显示李先生的左肺已出现大面积白色影像,几乎占据一半肺部。经过肺泡灌洗NGS检测,最终确认“罪魁祸首”是嗜肺军团菌。
周先生治疗前后的肺部CT影像
湖南男子使用久未清洗的车载空调后肺部严重感染
2024年,湖南长沙55岁市民周先生因持续发热、寒战、咳嗽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肺部存在严重感染,还出现了神志淡漠的异常表现。医生询问发现,周先生此前驾车出差,因为天气热,他启动了久未清洗的车载空调,每天在车上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回来后就出现了如上症状。经过检查,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
严重可致命
吹空调为何会感染军团菌?
军团菌偏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夏季的炎热潮湿是它繁殖的绝佳时机。
空调若不经常使用、清洗,其散热片及冷却水系统中会积聚大量军团菌。当空调送风时,军团菌以气溶胶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被免疫力低下的人体吸入,随后发病。因此,每年6月至9月,是军团菌肺炎的高发期。
健康小贴士
1.在启用长久未使用的空调之前,务必进行一次彻底的空调清洗、消毒和清洁,不但要清洁过滤网,还要对散热片、冷却盘、排气管定期清洗。
2.清洗过程中,应佩戴密闭性好的口罩,以免吸入致病菌。
3.避免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使用空调,应定时开窗通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应尽量缩短开空调的时间。
这种“致命菌”就藏在你家冰箱
很多人夏天就想吃点清爽消暑的食物
冰箱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吃剩的西瓜、拆封的零食、吃不完的饭菜……
仿佛只要是食物,都可以放到冰箱里去
但冰箱并不仅是食物的保险箱
还可能会成为“冷酷杀手”
图源科普中国
【案例】
杭州女子吃冰箱剩西瓜感染李斯特菌进ICU
杭州60多岁的岑女士(化名)因高热不退且逐渐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入ICU进行救治。经医生了解,她吃了放置多日的冰西瓜,不幸感染李斯特菌,进而导致了脑脓肿。
温州孕妇喝冰箱剩牛奶感染李斯特菌早产
2024年6月,温州一名孕妇因饮用冰箱里已开封过的鲜牛奶,引发败血症,导致胎儿早产、感染性休克。经诊断,患者感染了李斯特菌。
此类案例层出不穷
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冰箱怎么会成为“细菌天堂”呢?
有一些细菌喜欢低温环境或耐低温,在冰箱里也能生长繁殖。如李斯特菌,就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菌,也是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其病死率可达20%~50%。
生奶源及其制品、冰激凌、生食的水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冷的熟食生食类、烟熏类海产等,都是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
健康小贴士
1.由于细菌在5℃及以上的温度中生长较快,因此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应保持在4°C或以下。
2.定期给冰箱清洁消毒,尽量每个月清洗一次,把食材全部拿出来。清洁时用小苏打水将抹布打湿,搭配合适的清洗剂或除菌液,仔细清洗冰箱中的各个角落及冰箱开门处。
3.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建议分区使用,并用保鲜袋包好。饭菜及熟食等从冰箱取出后充分加热再食用。
4.缩短存放时间,剩饭菜、拆封的牛奶、酱料存放时间4~6小时为宜,不要时间太长。及时清理腐烂变质的食物。
夏季开胃凉拌菜或有中毒风险
炎炎夏日
凉菜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常备美食
但是凉拌菜大多缺乏高温处理
制作过程也容易滋生致病细菌
尤其是气温炎热的夏季
更容易加速细菌繁殖,诱发细菌性感染
【案例】
老人吃了半盘隔夜凉拌黄瓜后住进医院险丧命
2023年6月,家住杭州的黄大伯(化名),因早上食用了半盘冰箱里的隔夜凉拌黄瓜,出现了严重细菌感染,引发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经过医生一系列抢救,黄大伯的生命体征才逐渐恢复。
夫妻吃了凉拌皮蛋后双双被送进急诊
视频截图
今年4月3日,四川成都的田先生发视频称,3月27日晚他和老婆吃了凉拌皮蛋后,突然上吐下泻,高烧至39℃,腹痛到晕厥。次日,俩人双双被送进急诊,经检查,是皮蛋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
夏天还能愉快地吃凉拌菜吗?
最好现做现吃
健康小贴士
夏季食用凉拌菜,最好现做现吃,如果实在吃不完,食用时间最晚不要超过2小时,同时避免在冰箱里放置太久,以便降低细菌集聚污染食物的概率。
夏季警惕米酵菌酸仅1毫克就可致命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食用超过保质期的湿米粉
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
需警惕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案例】
台湾一餐厅食物中毒案致6人死亡
台北市曾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案,经台北市卫生部门证实,这起“宝林茶室”中毒案重症患者共7位,目前死亡6人,1人出院。据报道,当地相关部门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检测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9人使用后全部死亡系米酵菌酸中毒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粗面条)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是什么
哪些食物易被米酵菌酸“盯”上?
米酵菌酸是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无色无味,毒性强烈,只需1毫克就可致命,且在高温下稳定。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超过50%。
在一些谷类发酵制品、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木耳、发酵薯类制品中容易出现。
健康小贴士
1.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用眼睛观察产品性状,如是否出现霉斑、黑斑、粉斑、绿斑、黄斑等。
2.食物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时间太长,各种病毒和细菌会持续滋生。泡发用水要干净,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过夜泡发。
3.家庭不要擅自进行酵米面制作,不要食用变质的米面蔬菜等。
4.最好不要购买、食用鲜银耳。
“最脏水果”第一名小心一口中招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
街边果切逐渐“火热”了起来
商家“贴心”地将水果削皮、切块
吃起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但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些潜在风险
这看似美好的街边果切
可能会成为“窜稀神器”
【案例】
“爱吃菠萝的人天塌了”
据中新网5月10日消息:话题“爱吃菠萝的人天塌了”引发关注。有网友指出,部分路边摊菠萝存在卫生问题,有摊贩使用公共厕所水源浸泡菠萝。此前也曾有人投诉称,有不良商贩利用公厕洗手盆、排水管接水浸泡菠萝销售。还有部分商家存在刀具未经清洁反复使用,徒手处理果肉等问题。
看似美好的街边果切
很可能一口就会让你中招
初夏时节天气炎热,各种细菌增殖速度比之前要快很多。街边果切被细菌污染的概率不低,贮藏时间越久、温度越高,食物中毒风险也越高。
加上一些商家可能会用霉变水果滥竽充数,制作和存放时间不明、卫生环境堪忧等因素,果切可能一口就让你中招,导致肠胃不适、狂跑厕所……
健康小贴士
1.街边果切虽然方便,但对无证照的摊位最好“避而远之”,特别是对于孩子、老人、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而言,更要谨慎购买。
2.如果实在要吃,可以找手续齐全、卫生条件合格并能现买现切的店铺,相对更放心一些。
美好的夏天
要尽情享受
更要警惕那些可能致命的习惯
快乐安全过夏天
监制/吴婵
文字整理/编辑吉训侦
*综合自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科普中国、国家应急广播、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