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发展,AI聊天软件犹如童话里的魔镜,只要主人倾诉,AI软件就会做出相应的回答。因此,有的年轻人遇到生活中的烦恼就会向AI软件倾诉,寻求它们的心理安慰,也因此出现一个新的名词——AI“树洞”。
那么,AI“树洞”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海南安宁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俊指出,我们在尽情享受AI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情感支持的同时,务必要警惕过度依赖的问题。长期依赖AI的陪伴,极有可能使年轻人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投入的精力逐渐减少,削弱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长此以往,这将影响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从真实人际关系中获取实际帮助的习惯养成。
AI“树洞”,因为便利所以喜欢
周俊称,表达本身就有一定的治愈效果。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技术叫表达性书写治疗。研究发现,把自己的痛苦、不安等感受及相关的事情详细地写下来,可以让自己睡眠质量更好、身心健康情况更好。与AI“树洞”交流,也是一种表达与回应,同样可以起到理解、被认可和被关怀的作用,从而达到一定的治愈效果。
正因此,有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AI“树洞”。相比于现实中人际情感交流,AI“树洞”更为便利。AI可以24小时在线,随时为年轻人提供陪伴和情感支持,这对于那些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感到孤独或无法获得传统情感支持的人来说尤其有益。另外,AI“树洞”不会因频繁倾听他人的困扰而感到有负担,也不会对用户的倾诉内容进行评判。它完全听从用户的指令,不会给用户造成太多的不舒适体验。
不仅如此,AI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提供相应的建议或内容。AI系统还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降低用户的心理负担。用户不用担心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也不用担心倾诉的内容会被他人评判或利用。
当代年轻人应该理性使用AI“树洞”
AI“树洞”在情感交流方面很便利,但是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年轻人可能会过度依赖AI“树洞”的情感支持,从而用AI互动取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导致情感和行为变得更加封闭,削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另外,AI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而输出相应的情感支持,如果年轻人过度依赖AI的认同反馈,可能会引发现实中的自我评价失调,产生“只有AI懂我”的认知偏差。
那么应该如何理性地使用AI“树洞”?周俊表示,年轻人要明确AI“树洞”的定位,只将其当成情感交流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可将AI“树洞”作为情感的出口,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
但不要过度依赖AI“树洞”,避免长时间沉浸在与AI的交流中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和人际关系。可以设定每天与AI交流的时间上限,或者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才使用AI“树洞”。
与此同时,应该平衡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在享受AI“树洞”带来的便利和情感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和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参加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