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黎药园。”3月13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加钗村水朗下村,村口立着一块石刻,“黎药园”三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该村村民、黎医王奋自豪地说,如今的水朗下村,药草花香次第生,处处彰显黎药文化这一特殊印记。
水朗下村是一个黎族聚居的自然村。村中250余名村民大都自幼跟随父母识黎药、用黎药。“我们祖祖辈辈依山傍水栖居,在经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本村特色的医药文化。”王奋的医技远近闻名,求医问药者众多,是黎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一开始,他向村民收购草药,提供晒药、切药等工作岗位,随着草药的供不应求,大家干脆把黎药从深山移栽到了村中。紫苏、桃金娘、猫须草、龙血树……漫步水朗下村,屋舍旁、院落内、景观带中,密密麻麻种满了草药。
“大众眼里的香料、盆栽,按我们的配方,采特定的部位制药,有独特的功效,因此也是常用的黎药。”王奋一边解释,一边察看草药长势,“我还在村里建了仓库,草药到采收期直接入库,制成药品后出售。”
再往村里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用网围起,树上石斛开得茂盛,地面经过一轮采收后,又冒出许多幼嫩的草药苗。王奋说,近两年来,琼中大力推动黎族医药事业保护发展,在水朗下村打造林下铁皮石斛套种特色黎药的植物生态循环复合产业,套种药材30种,让黎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村集体、农户能因此获得收益。
药香飘得远,村子人气更旺了。2024年,琼中部分中小学研学队伍也走进水朗下村。其中,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在村口到产业基地这一路上,完成了黎药主题墙绘。采药、清洗、晾晒、切药等制药工序一目了然,有黄色花骨朵的金钱草,长红色果实的草珊瑚……草药图案配上文字说明,生动又美丽。
“我们要依托水朗下村林下黎药种植和黎族文化底蕴,进一步打造水朗特色黎药村。”琼中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有关部门正对该村开展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完善,未来将导入“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黎药池、黎药园、黎药基地等,进一步擦亮“黎药文化”这一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