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清晨,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码头,马达声和警报声一同回响在耳边,一场与台风“剑鱼”的赛跑已经在这里持续了十几个小时——约1800位疍家渔排的渔民要从这片漂浮在海面上的“家园”紧急撤离。
“走了,走了,动作快点!”陵水县疍家渔排协会的成员郭玉东一边掌舵开船,穿梭在渔排之间,一边大声呼喊,提醒渔民尽快乘船上岸。“我自己都记不清我来来回回开了多少趟船。”郭玉东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这场撤离行动始于8月23日下午,新村镇政府与疍家渔排党群服务中心当天陆续派出渔船接渔民上岸。“当晚大部分渔民在做好防风准备后就撤离了,还剩60多位渔民仍在完成最后的加固工作。”新村镇副镇长陈春释说,渔排上的桌椅板凳、养殖网箱等设施如果没有加固好,一场台风下来,就全没了。
对于渔民而言,渔排不仅是家,更是生活的全部指望。“网箱里养着石斑鱼,风浪一大就会将鱼冲出网箱,既要加固网箱,也要给鱼打氧、喂食。”渔民林明友说。
林明友的渔排上,绿色和红色的加固网格外醒目,这是应对风浪的临时屏障。像他一样,许多渔民从昨夜就开始忙碌,加固网箱、固定设施、检查鱼群,只为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实渔民们比我们更清楚台风的厉害,只要加固工作完成,他们会主动上岸。我们要做的,是确保接应过程万无一失,让每一位渔民都安全上岸。”陈春释说。
撤离行动采取由远到近的接送路线,最大限度节省运力,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政府工作人员分组行动,一遍遍排查,甚至不时跳下渔船、踏上摇晃的渔排,挨家挨户确认。
现场的画面紧张却充满温度。渔民们提着简单的行李和生活物资登上接应船,工作人员伸手接过包裹,搀扶老人、护着孩子。海风中,不只有机器的轰鸣声,还有互相提醒的呼喊声、关切的话语声。
截至8月24日上午10点,新村镇疍家渔排共456户人家、1824人全部安全从海上撤离。
这场与台风的赛跑,在政府、协会与渔民的合力下,跑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