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美丽沙分校二年级学生洪昊逸与家人一起参观海南解放公园,追寻红色印记,完成学校布置的2025年暑假“红领巾争章”实践作业。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期采访发现,这个暑假,海南省多所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设计了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花式”暑假作业。众多实践性、体验性作业取代过去单纯的“读、写、背”,让学生们的暑假更加充实快乐。
将学科知识融入实践中
观察云朵的形状、倾听溪流的声音、学做一道美食、与家人一起去旅行……近年来,每年暑期,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都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布置特色暑假作业。其中,引导一、二年级学生暑假期间到公园、海边、山林等地写生,培养观察力和写生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选择一天或一个暑假活动场景,比如家庭聚餐、出游等,记录“我的暑假生活”绘画日记,提高绘画表达能力;五、六年级学生以“传统文化之美”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创作能力。
“暑期作业,不能成为学生的束缚,而是要帮助学生们不断拓展视野,让他们既能享受假期的自由与欢乐,又能为新的学期积蓄能量。”长滨小学四(2)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俞秀真说。
这个暑假,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美丽沙分校二年级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制作“缤纷暑假‘数’我精彩”实践手册,引导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在假期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奥妙。
“在家里,我和哥哥一起玩游戏,从游戏中学会看日历和时间。我们还和奶奶一起到超市买鸡蛋,了解鸡蛋的单价与称重计算方式,积累了很多和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美丽沙分校二(3)班学生苏米澜说。
“三爱”作业助力成长
这个暑假,海口市海景学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三爱”(“爱学习”“爱生活”“爱健体”)作业。该校通过数学游戏、阅读作业、英语歌曲等,引导学生们继续保持学习好习惯;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通过做果切拼盘、烧一道菜、观察植物生长等特色作业,锻炼孩子爱生活、爱劳动的能力;根据学校体育教研组制定的年级训练计划,鼓励孩子们利用假期增强身体素质,参加跳绳、慢跑、游泳等活动。
日前,该校三(8)班学生周兴在家长帮助下,在网上购买植物“小麦草”,观察根在水里“喝水”、种子生根发芽等情况。
周兴观察种子生根发芽,感受生命的奇妙。受访者供图
“我观察植物的成长,从中感受生命从孕育到成长的神奇力量。原来种子能长出这么长的根,还能变成绿油油的苗,太有趣了!”周兴高兴地对记者说,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的过程,让他懂得了坚持不懈的可贵和重要。
此外,周兴在长假中还与妈妈一起煮饭、做蛋卷、收拾衣物等,主动完成简单的家务活,在不断付出中收获成就感。
“孩子在假期中积极参与劳动,学会了扫地、做饭等生活技能,变得更加独立。和家人一起劳动,还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更热爱生活,这样的暑假作业很有意义。”周兴的妈妈杨静为学校设计的暑假特色作业点赞。
巧手传薪火椰风黎韵指尖跃
参观博物馆并撰写游记;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历史文物模型;以海南文化(如椰树文化、黎锦文化等)为参考元素,制作一件历史文创作品……海口市城西中学今年的暑期历史作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历史文化实践相结合。
该校七(8)班学生李忆惜,结合黎族特色元素制作了一张独具特色的邮票。在制作海南历史文创作品时,她好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文化探秘之旅。为了更好地融入椰树文化、黎锦技艺等文化元素,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在一次次反复修改中,她学会了将众多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意表达。
“查阅资料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椰树不只是海南常见的风景,还承载着当地人许多生活记忆;在缤纷黎锦图案里,蕴藏着黎族同胞的古老文化故事。”李忆惜说。
据介绍,城西中学教师希望通过众多特色暑假作业,引导学生们了解历史场景,感受历史文化沉淀;通过制作历史文物模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物的细节和相关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
“完成历史文创作品的那一刻,我不再是历史文化的‘旁观者’,而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人’,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创新实践能力。”城西中学七(8)班学生冯晨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