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刊。
即《海南纪实》。
这几十年来,湖南与海南两省的联系很紧密,湖南人在海南人数众多,尤其是在政界,军界和文化界。
无论是在琼湘人群体中还是在海南文化界,韩少功的存在都一直是一面闪耀的“旗帜”。
尤其是1988年,他刚上岛时创办的巜海南纪实》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商业头脑的文化商人。
如果不是政策受限,深谙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道的韩少功是极有可能成为一位跨界文化“大亨”的。
从创刊到停刊不到一年时间,《海南纪实》不但风行全国,而且在韩少功带领下,确实是赚到了真金白银。
《海南纪实》是挂靠在筹备中的海南省作协,但实际上,它没有要作协一分钱的拨款,一开始就是完全市场化的。
启动资金来源于向一家单位借的5000块钱,以及各人凑出的私房钱。
韩少功出了3000块,其余人略少。
“一步到位,没有过渡阶段,直接断奶,自己摸爬滚打闯出来,算是一种比较激进的市场化改革。”韩少功说
1988年10月,《海南纪实》创刊号问世。
杂志为月刊,定价为1.96元(后调至2.2元)。一上市,立刻风靡,加印多次,卖出了60多万本。
一炮而红后,接下来出现的场景就是书商开着卡车,拎着一麻袋一麻袋现金到杂志社“抢”最新一期的《海南纪实》。
一年不到的时间,韩少功后来坦言光缴税就交了近一百万,这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纪实》杂志当年经济效益之好可见一斑,因此,后来一直有江湖传言:韩少功办一年杂志就买别墅、豪车实现了财务自由。
虽然杂志生命短暂,但这无疑是一个证明,即在中国,其实搞文化也是可以赚大钱的。
与此同时,有媒体评价:《海南纪实》让八十年代刚建省的海南也因此享誉海内外。
巜海南纪实》停刊后的1995年,韩少功又“亲自指挥”《天涯》杂志的改版,也大获成功。
1995年底,改版后的第一期《天涯》上市。这一期,有方方、史铁生、叶兆言、叶舒宪、张承志、苏童、何志云、格非、蒋子龙等人的作品集体亮相,社会上的反响还不错。
《天涯》改版两年,就成为全国著名杂志,在读书界赢得了“北有《读书》,南有《天涯》”的口碑,奠定了其在中国人文知识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