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时隔三年,2024年“关帝会”非遗民俗文化活动“燃”动骑楼
海南在线 2024-06-17 11:06

  6月16上午,随着阵阵锣鼓声,2024“关帝会”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在海口骑楼老街新民西路正式拉开帷幕。“龙舞狮舞”“关帝巡城”“福州塔骨”等多项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观看。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关帝会起源于明代,最初为驻城武将为鼓舞士气,祈求战事顺利,表明跟随武圣关羽保家卫国决心的,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已入选海南省第六批非遗项目,巡游的“接力棒”也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百年非遗巡游搅热欢乐节氛围

  当天上午8时许,海口骑楼老街上聚满了前来观看巡游的市民游客。随着锣鼓声响起,穿着古朴服饰、头戴尖头圆形大帽的8名轿夫们抬着一尊真人比例的关公像缓缓起步,步伐整齐、动作熟练。随后,舞狮队、舞龙队居前,仪仗队、担枷队、旗林队、装故事队、厦门塔骨队、腰鼓队等五支队伍紧随其后,组成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沿着古老的海口所城主要道路一路巡游。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声迭起,街上市民游客夹道欢迎喝彩,不少摄影爱好者、游客也慕名前来“打卡”。“这项六百余年的非遗活动在今年遇上了欢乐节,我们也借势推出了系列玩法攻略,大家可以白天在骑楼看非遗表演,晚上到世纪公园去体验首次在夏天举办的欢乐节”龙华区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琼闽文化交流助推海口文旅融合

  巡游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琼最盛。到了巡游的日子,锣鼓喧天。精彩绝伦的巡游队伍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巡游当天队伍里“海南狮舞”“海南龙舞以及6月17—26日活动中的“海南八音”“海南琼剧”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可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此外,本次活动还有一大亮点是从福建厦门过来为巡游队伍助阵添彩的“塔骨队”。

  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的“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凭借“高颜值”在网络上走红,而本次活动也邀请到了厦门的非遗团队来到海口展示平时看不到的“塔骨文化”和“神将文化”,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据活动主办方介绍,邀请厦门城城隍庙非遗团队来海口表演,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巡游活动的可看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是借此机会加强琼闽两地非遗文化交流。

  “90后”“00后”扛起大梁赓续文化

  虽然这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但也越来越“年轻化”。“从小对家乡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使命感,在大学期间,我就为了挖掘海口历史文化故事,和朋友们一起成立了首支海口文化保育团队。从最开始的记录者到如今的参与者,是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也是作为对故乡的热爱。”关公的扮演者陈康说到,对于巡游活动,年轻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巡游活动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可以触摸的历史,更是全民皆可参与的非遗文化。”

  巡游队伍中像陈康这样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们当中有的是专门请假回来的青年,也有的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从小跟着巡游队伍看,久而久之就会了,身边的同龄人也纷纷加入这个队伍,感觉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今年20岁的林耀恒参与巡游活动多年了,目前在北京上大学,每年暑期放假回家都会参与巡游民俗活动。不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断层,也不能墨守成规。可喜的是,现在年轻人对民俗活动热情越来越高。

  据悉,“海口西关内关公信俗”于2023年12月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主办方海口市龙华区忠义关公纪念馆馆长李运禄介绍,关公信俗被列入省级非遗后,今年是第一次举办“关帝会”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通过“非遗+旅游”,让“老文化”在骑楼老街这个“新舞台”上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后续也希望将“关帝会”非遗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成为海口旅游文化新热点。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