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穿越典籍探龙迹
海南日报 杨树 2024-03-04 09:24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不同历史时期的典籍中有不少关于龙的记载。从“飞龙在天”“麟凤龟龙”,到“龙生九子”“为人龙颔”,人们依托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拓展龙文化的内涵。那么在古人眼中,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图像山海经》里的祝融乘龙图。

  多种多样的“龙”

  在中国,“龙”的名称最早见于《周易》,该书载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卦辞。先秦时期,“龙”已经频繁地出现于各类典籍中。《诗经》有云:“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龙旂十乘,大糦是承”。《楚辞》亦有对龙的描述,如“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左传》记载了“孔甲养龙”的故事:“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说的是上天赐予夏朝君主孔甲四条龙作为坐骑,两条(一雌一雄)在黄河中,两条(一雌一雄)在汉水中,历史上会养龙的豢龙氏已消失不见,孔甲只能在全国寻找会驯养龙的能人。

  那么,龙到底长啥样呢?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王符(东汉学者)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自先秦起,龙逐渐被神化,其形象也变得丰富多元。在“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中,就有烛龙、应龙、青龙、夔龙、蛟龙、虬龙、螭龙、金龙等。

明代蒋应镐、武父绘应龙。

  不同的龙,有不同的外形。三国时期典籍《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南北朝祖冲之所著《述异记》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再五百年化角龙,千年化应龙。”

  不同的龙,有不同的身份。《西游记》中有二十六条神龙,其中的四海龙王,分别是掌管东海的龙王敖广、掌管西海的龙王敖闰、掌管南海的龙王敖钦、掌管北海的龙王敖顺。除了龙王,书中还有龙婆、龙子、龙女等不同角色的龙。

  不同的龙,有不同的颜色。《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原是一条白龙,后化为白马驮唐僧西行。除了白龙,古籍中还有黑龙、青龙、苍龙、黄龙、赤龙……而在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的龙甚至可以变换肤色。

  神通广大的“龙”

  在许多古籍中,被赋予神性的龙本领高强,可谓神通广大。先秦时期典籍《管子》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龙有上天入地的本领。“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离骚》《湘君》等作品中描绘出龙舞九天的图景。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云:“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

榆林窟(位于甘肃酒泉)第25窟描绘古人想象中的龙王布雨场景。

  龙有兴云布雨的能力。在各类典籍中,龙往往有掌控江河湖海、呼风唤雨的力量,故而老百姓在遭遇干旱时会向龙祈雨。《西游记》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泾河龙王与卖卦先生袁守诚打赌,袁守诚算好了下雨时辰,但泾河龙王不以为然,于是有了接下来的对话。龙王说:“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果如他言,送他谢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门面,赶他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龙王本有十足把握,谁料玉帝突然下旨降雨,为了赢得赌局,龙王竟擅自改了降雨时辰,事情就这么闹大了……

  在古人笔下,龙往往还有出没无常、变幻莫测的特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了刘邦和龙的故事,“其先刘媪(刘邦生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以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过一段描写龙变化无穷的话。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山海经笺疏》上的龙形象。

  有情有义的“龙”

  在一些典籍中,龙不仅神通广大,还通人性、知感恩,有善恶之分。唐代杜光庭撰写的《神仙感遇传》讲述了“药王”孙思邈救龙的故事。高僧释玄照在讲经时认识了变身为老叟听讲的三条龙,希望它们能设法降雨,解百姓燃眉之急。因未经许可降雨,三条龙受到天庭责罚,孙思邈及时伸出援手,帮它们解困。事后,三条龙知恩图报,送给孙思邈仙方。

  西汉刘向所著《列仙传》中,也有一个人为龙治病而得到报恩的故事。书中云:“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生死之诊,治之辄愈。后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乃缄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后愈。后数数有疾龙出其波,告而求治之。一旦,龙负皇而去。”一条龙知道马师皇能治病,于是从天而降求助,马师皇治好了龙,随后更多的病龙前来请求救治。后来有一天,龙背负马师皇而去,马师皇飞天成仙……

  唐代文学家李朝威创作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写了一个龙与人共情的故事。作者在书中虚构了洞庭君、钱塘君、泾阳君、龙女等人格化的“龙”,其中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龙王次子泾阳君,后在夫家受到虐待,幸遇善良书生柳毅。柳毅传书至洞庭龙宫,钱塘君闻知,一怒之下使出神力为侄女报仇。最后,龙女获救回归洞庭,柳毅与龙女终成眷属。

  在典籍中,龙大都代表吉利、祥瑞,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形象,不过也有人描写过恶龙。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就有这样的记载:“杭州有龙斗于浙江(钱塘江),水溢,坏民庐舍。”

  关于龙的形象,古汉语专门工具书《辞源》有一个总结:“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呼风唤雨的造化之龙,上天入地的雄壮之龙,知恩图报的情义之龙……历经几千年的期待、幻想、创造与传承,人们概念中的龙形象不断迭代变化。或许,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条龙。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