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海南各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当前,正值春季传染病易发时节,而开学后一至两周往往是校园内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那么,春季校园要注意防控哪些传染病?学生、家长及学校要注意什么?该如何预防呢?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张玲,给大家健康提醒和支招。
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张玲表示,流行性感冒和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春季校园常见的传染病,师生要注意防范。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洪旭摄
开学季,注意防范这两种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和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春季校园常见的传染病,师生要注意防范。”张玲表示,近期海南流感活动水平较活跃,但低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活动水平在预期范围内。流行性感冒发病急,发热多为高热,广大师生要注意识别。其中,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者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中,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常超过39℃;普通感冒多为低热或中等热,很少超过39℃。流感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张玲表示,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乏力、肌肉酸痛和食欲减退等,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以呕吐为主,呕吐物也有感染性,因此要规范处理呕吐物。
预防要认真落实晨午检 对食堂等重点消毒
预防春季校园传染病,学校应该怎么做?张玲表示——
第一,学校要经常通风,尤其是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室内场所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第二,注意环境卫生,对学校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物表消毒;
第三,认真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和学生返校复课检查制度,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及时登记并联系家长,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对家长及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及洗手方法培训,普及传染病防控要点,提高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五,加强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强化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同时做好学校饮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
第六,规范处理呕吐物。班级内有学生呕吐时,授课老师应立即告知其他同学远离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儿童单独隔离,并向校医汇报,配合校医及保洁人员规范处理呕吐物,通知家长带发病儿童就医或回家休息。
此外,若校内有胃肠炎患者,应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及物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勤洗手多锻炼不吃生食
预防传染病,同学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张玲表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校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学会正确地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尽量采用流动的水洗手;平时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习惯。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前往,规范佩戴口罩;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进垃圾桶。
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增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机能。每天保持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既锻炼身体,又保护视力。
注意饮食安全,合理膳食。吃熟食,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等。
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不要带病上学。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疱疹等症状,应向老师请假报备。孩子感染后,务必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诊。
原标题:开学季,校园如何防控流感、诺如病毒?海南省疾控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