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火箭后7天即可恢复发射能力

  “要想火箭发得多,工位‘翻牌’必须快,提高周转效率。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采用了‘7天发射+7天恢复’的极限‘翻牌’模式,每半月就能执行一次发射任务。”8月31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梁表示。

  8月26日凌晨3时8分,我国在文昌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供图

  8月26日凌晨3时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第五次发射圆满成功,5个小时后,也就是当天上午8时,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工程设备部10余名工作人员已经集结在余温尚存的一号发射工位前,展开为期七天的射后检修及恢复工作,把成功当作下一个任务的新起点。

  8月26日凌晨3时8分,我国在文昌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供图

  据介绍,每次发射,火箭尾焰产生的高温、气流、声波等会对发射塔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保障“常态化高密度”任务模式,需要在任务结束后及时恢复相关设备设施的主要保障功能。一号发射工位有着“7天恢复”的修复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射后修复工作有一套严谨的流程。

  工程设备部部长助理于玉光介绍,射后恢复工作主要围绕加注供气、固定勤务塔、发射台、前置设备间四个部分开展。现场,检查组在确认发射场各点位安全后,工作人员迅速分成几组进入固定勤务塔,初步排查各系统设备,确定损伤范围和程度,统计受损情况。排查过程中,团队通过观察查勘、实际触摸、仪器检测设备设施等方式,确保排查精准。

  “是否能够修复、修复价值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我们都需要谨慎评估。”于玉光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科学作出决策后,他们要在发射日第二天内形成总结报告,并同步讨论确定相应修复方案,明确恢复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发射日后第四天确定最终修复时间,第五天至第七天完成射后修复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为火箭转场进入箭地测试留出前后冗余时间,工程设备部合理安排人员和资源,提前调度施工方人员于发射前一天在发射场周边待命,并提前准备好常用修复备件。

  火箭成功发射后,施工单位陆续进场,着手开始进行导流锥、发射台等受损点位的修复面积测量、塔体灼烧多余物打磨等基础修复,更深层的修复工作将在修复方案确定后,严格按照方案展开。在工程设备部分块监督,严格管控下,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确保发射后第八天完成最终验收,使工位进入发射待命状态,为新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