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三亚拱北村爱国志士辈出,本土文化薪火相传
海南日报 2025-09-19 10:16

  宁远河水入崖州。

  河畔的三亚崖州古城,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深厚积淀。就在古城北面,有着一个小村落,名为拱北村。

  生于宁远河畔,长在古城墙下,正是从这个面积不大的村落,走出了一位位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也孕育出一首首传承百年的迈话歌谣。

  穿越历史烟云,伴着潺潺流水,质朴的拱北村人在这片沃土之上演绎着历史与文化交织的动人故事,用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俯瞰宁远河畔的拱北村。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陈苡琪摄

  爱国志士辈出

  来到拱北村,很多人会选择探访林缵统纪念馆,回望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感受时代的厚重。

  林缵统是谁?他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志士,是当时海南地区唯一参加戊戌变法运动的举人。

  站在纪念馆前,抬眼就能望见正门额书“林缵统纪念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对联“琼岛先贤义胆写春秋,崖州志士丹心照日月”,是对林缵统爱国精神的最佳褒奖和生动写照。

  纪念馆内,一件件展品静默陈列,仿佛在娓娓道来林缵统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的历史事迹和义举,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拱北村退休干部黄宗明介绍,林缵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博通群书,尤精于易经。20岁参加郡试名列榜首,被保举授八品顶戴,名倾一时。

  “他也是清末崖州较早接受改革思想的人士。”黄宗明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林缵统入京参加会试,签名参加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年(1894年)4月,林缵统第二次入京,加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的“保国会”,成为维新骨干。同年8月,变法失败,林缵统悄然回到海南老家,从此闭门谢客,潜心向学。

  民国时期,林缵统还奔走万宁、琼海等地,联络和推动乡绅、商贾开发西沙群岛。最终病卒万宁,归葬故里。

  在林缵统之后,拱北村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崖县(现三亚市)早期共产党员林庆墀,出生在拱北村一个富有家庭,但他意志坚定,一直以自己的家庭背景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还有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在梅山、崖城等战斗中牺牲的林庆湖、钟世梅;1935年参加地下工作的林福兴、林家达……他们在家国存亡之际,不惧生死,用行动书写了救亡图存的感人篇章。

  时光荏苒,斯人已逝,精神却将永存。“林缵统纪念馆已经成为了崖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宗明说,村民们经常自发前来参观,从他身上感受那股永不磨灭的爱国热情。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拱北村人,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迈话歌谣不息

  “甜酒好吃靠好酶,丰衣足食来靠谁?改革开放政策好,政府为民想周到。”近日,在林缵统纪念馆外,拱北村村民赵学梅唱起了迈话歌谣,歌词充满情感,歌声旋律动人。一旁的村民们听得入神,不自觉跟着哼唱起来。

  寻文脉悠长,听岁月回响。想要讲清迈话歌谣,需要知道迈话从何而来。

  迈者,老也。迈话,是崖城至今仍然广泛通行的古老方言之一。迈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崖州及周边村落,其形成与唐宋时期中原移民密切相关。根据《琼台志》记载,迈人群体由唐宋时期因仕宦、谪居等原因迁入的汉族后裔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语言保留了粤语特征。

  三亚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迈话歌谣产生的具体年代难以确定,但从迈人祖先进入崖州的年代及迈人族谱、歌谣、传说故事承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它最迟产生于明代,兴于清代,盛行在民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迈话歌谣以迈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为创作题材,经过一代代迈人的传承,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人文色彩鲜明的文艺形式。

  “我们的迈话歌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情歌、生活歌、儿歌等。”赵学梅说,从小她就听着奶奶唱迈话歌谣,听着听着她自己就学着唱,并且也爱上了迈话歌谣。

  如今,在拱北村时常能看到人们唱迈话歌谣的情景。有时,三五好友坐在村口的树下聊天,情之所至就会唱上几句;有时,一家人吃饭,吃到兴头也会哼上几首……

  2021年开始,赵学梅多次受邀站上舞台,向八方来客表演迈话歌谣。“我每次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精选曲目,希望能把最好的迈话歌谣唱给大家听。”赵学梅说,每次演出她还会把表演的视频录制下来传到网络平台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迈话歌谣传唱得更远些,让更多人认识和爱上迈话歌谣。

  2023年,“迈话歌谣”被列入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赵学梅也被评为三亚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迈话歌谣代表性传承人。“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赵学梅说,她这几年和村中其他传承人四处收集迈话歌谣,目前已经收集了100多首,并打印成册,方便流传和大家学习。

  特色产业兴旺

  走进拱北村,平整干净的村道两旁,楼房鳞次栉比,这些都是村民们的“瓜菜楼”。

  “以前大家都是住瓦房,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生活越来越好。”今年77岁的拱北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林星笑着介绍,拱北村有40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豇豆、冬瓜和丝瓜等冬季瓜菜。

  据说,拱北村祖辈从内陆逃避战乱至崖州,见此处河水清澈、地势平坦,便扎根于此,繁衍生息。如今,宁远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拱北村人,村民们喝着宁远河水,用它来灌溉千亩良田,发展冬季瓜菜特色产业。“我们村从生产到生活,一切都离不开宁远河水。宁远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林星感慨道。

  为了让村庄发展得更好,2020年,拱北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三亚拱北益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希望带领大家发展村集体产业。

  “我们村集体陆续尝试种植了桥头地瓜、四季豆、豇豆等多种瓜菜,均取得了一定收益。其中2022年种植豇豆为村集体带来了16万元的收入,并解决了上千人次的就业难题。”拱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云天柱说。

  今年,拱北村因地制宜,决定示范种植10亩释迦。“以前村里几乎每家每户庭院内都会种上几棵释迦,成熟了就随手摘下来吃,特别可口,说明适合本土种植。而且这两年释迦的市场价格不错。”云天柱介绍,后续根据试种情况,将进行推广种植工作,把释迦发展成为村里新的特色产业。

  宁远河为拱北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更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增色不少。每天吃过晚饭,许多拱北村村民会结伴来到宁远河旁的河堤路,吹着晚风、散着步,有的还在河边广场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十分热闹。“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足。”云天柱笑着说。

  夕阳西下,沿着河堤路,漫步宁远河畔,依次亮起的路灯,与河两岸高楼的灯光相互映衬,照亮了村民脚下的路,也照亮了拱北村未来的发展之路。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