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昌江:三重文明“技法”织造黎乡“新锦”
海南日报 2025-05-26 09:01

  5月25日,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第一农贸市场如往日般繁忙,也一如平时整洁。摊主自觉清洁摊位,顾客留心不乱扔垃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这样的场景既是文明风景,也是民生日常。近日,昌江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编织着文明风尚的黎乡“新锦”已然织就。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和民生实事落地,昌江着力打造山海黎乡现代文明新形态、新模式。

  从云蒸霞蔚的王下乡“生态画廊”,到烟火升腾的市场街道,再到欢声笑语的居民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努力,昌江的每条小巷、每个乡村都可以见证;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温加码”,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知到。

  培育一批品牌

  文明风尚吹拂“黎花”绽放

  “以前,山里的人抢着到山外去;现在,山外的人争着进山里来。”这是昌江王下乡三派村大山农家乐老板张海淋的亲身经历,也是她内心的真实感触。

  王下乡地处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曾是昌江最偏远贫穷的黎族乡镇。如何才能把王下乡发展起来?昌江高位谋划,将王下乡打造成“黎花里”文旅小镇。该项目以“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一步一里一风情”为主线,因地制宜、就地取景,展现王下乡绝美的生态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内涵。

  “黎花里”开业后,涌进山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早年曾外出打工的张海淋嗅到商机,将自家空置的房间改建成民宿和农家乐,每到节假日总是满桌满房。

  近些年,王下乡的变化不止于此:王下乡三沛河一桥和二桥改建工程竣工,道路、水利、照明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游客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陆续建成,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旅游饭”也越吃越香。

  物质条件不断富足,昌江又着力提升王下乡村民的文化素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村民精神世界。2023年,“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在王下乡应运而生,并逐渐推广至昌江各乡镇,乃至海南多个市县,有效助力提升乡村妇女文明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家庭教育水平,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她能量”。两年多来,“黎花知音”课堂共开展120多堂,直接受益村民超4000人次。

  此外,昌江还推进信冲洞、皇帝洞、钱铁洞、洪水村金字形茅草屋等文化遗存修复保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黎族文化、峻灵王文化等挖掘、研究、展示和宣传行动,培育一批昌江特色文化品牌。

  办好一批实事

  真心实意回应百姓关切期待

  “现在市场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我们卖东西时感觉舒服,客人心情也好。”石碌镇第一农贸市场内,肉摊摊主钟才凤正趁着没有客人时抓紧清理垃圾,保持摊位整洁。在这里经营多年,钟才凤见证了市场的更新迭代——污水、垃圾、腥臭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摊位错落有致,吊灯、风扇、监控等硬件设备齐全,功能分区明确的市场新貌。

  近年来,昌江完成5个农贸市场和8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全力提升市场整体“颜值”,通过标准化升级改造,强化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市场环境及秩序,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

  “现在市场内160个摊位全都用水泥砌成并贴上瓷砖,排水沟也盖上铁盖,市场外围还增设了不少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避免来买菜的市民乱停乱放。”昌江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第一农贸市场站长林海介绍。

  民生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从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到背街小巷道路修补畅通,昌江以真心实意办实事的决心回应群众期待,彰显对百姓生活细节的深切关怀。

  如今,在昌江英才中学东侧,石碌镇内环二路焕然一新:昔日坑洼狭窄的土路变成平整宽敞的柏油路面,车辆行人通行有序,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还添置了多盏路灯。“以前这里坑坑洼洼、路面开裂,走路都不方便,更别提车辆通行了。”石碌镇人民北路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星星说,改造后路况好了,旁边小区还专门打开了通往这条路的侧门,方便居民出行。

  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来,昌江共实施176项基础设施工程,提升21条主次干道路、景观绿化等设施,升级改造县城58条背街小巷软硬件配套,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

  推进一批创新

  以常态长效优化基层治理

  近日,早晨8时,擦鞋匠万全珍提着工具箱,像往常一样来到石碌镇人民北路百货大楼前,大树下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方框”就是她的“工位”。

  这里是周边居民都知道的修鞋点——约100米的路段共有10个“小方框”,一旁立着一块蓝色牌子,上面写着“鞋、伞等修补便民疏导点”。2021年,昌江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文明创建等工作,在合适的路段用黄线画出“小方框”,设为便民单元格,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小摊小贩在划线范围内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如此一来,既留住城市的“烟火气”,又解决了流动摊贩乱停乱摆占道经营的城市治理难题。

  阳光和煦的上午,昌江和泰小区的孩子们聚集在小区内一块圆形的沙池里玩耍,细软的沙子成为他们搭建“城堡”的原材料。而这个沙池能成为一处安全有趣的“遛娃地”,离不开石碌镇城北社区“五社联动”服务模式的实践。

  “五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机制。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的城北社区是我省首批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之一,近年来不断积极探索“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和实践经验。该社区整合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创建了昌江首家社区公益基金,共募集到善款25万元,用于济难救困、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去年和泰小区居民向我们反映,沙池里的沙子流失,每到雨天就出现积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城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蕊说,了解情况后,社区合理运用筹集到的公益基金,购置16立方米沙子填进沙池。

  除了提升社区硬件设施,城北社区还通过“五社联动”服务模式进行“软装”。该社区建立“健康小屋”以及儿童之家,为辖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多元化服务;邀请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亲子阅读活动、普法宣传等活动,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成果共建共享。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网格化联勤联动作战机制、常态监管机制、全民参与机制“三大机制”,探索“小方框”“五社联动”等一批创新管理治理办法,昌江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以常态长效打造“善治之城”。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