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共享农庄建设为载体赋能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南乡村发展的“共享”之道
乡村的吸引力在哪儿?海南共享农庄给出了答案:怡人的景观、美味的农家菜、精美的民宿和特色的农事体验,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乡村,体验乡趣、找回乡愁。
2017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共享农庄,开展试点以来,共认定省级共享农庄60家,带动51个村集体年增收4064.68万元,为海南农村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2022年,全省共享农庄营业收入12.7亿元,接待游客总量315万人次,带动农户3万户、带动农民固定就业2.2万人。
三亚市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旖旎风光目不暇接,文化新风扑面而来。记者沙晓峰摄
共建
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
蔬果采摘、农事体验、星空露营、篝火联欢、田园骑行……每逢节假日,三亚大茅远洋生态村里经常人气爆棚。
这个位于三亚市东北部的村子生态环境优美,散落着屋舍、良田、河流。但因山中闭塞,之前村民生活并不富裕,2017年大茅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8620元。
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农村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但由于农产品规模较小、加工业落后等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农村发展的动能,这一“本钱”也未能让村民实现奔富的梦想。
三亚市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旖旎风光目不暇接,文化新风扑面而来。记者沙晓峰摄
海南农村发展,亟需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打破常规的新路子。那么,突破口在哪里?
2017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共享农庄,正好契合了当年初中央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概念。随后,省政府陆续出台《关于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共享农庄发展的十一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为共享农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土地、农房等资源的租赁权和使用权,吸引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到农村,通过“企业带动—土地入股—农民参与”模式共同开发建设村庄。
正是在2017年,远洋集团以三亚市大茅村为先行试验区,投资建设海南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共享农庄——大茅远洋生态村,带动大茅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8620元增长至2022年的285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大茅远洋生态村共享农庄也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为支持共享农庄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到2022年,全省统筹了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22.32亿元,有效带动经营主体参与投资,近年来全省共享农庄累计投入121.0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2亿元,全省11个市县已将共享农庄发展内容纳入实用性村庄规划。
共享
三产深度融合
盘活农村资源
共享农庄的建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之举在于“共享”,通过盘活农村生态资源和闲置资源,实现农庄共建、资源共享,推动乡村可持续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动动手指线上操作,就能认领一块地、认养一棵树。如今,海南共享农庄正帮助全国各地的都市人实现“田园梦”。
走进位于东方市的花梨谷共享农庄,目之所及尽是树形优美、枝叶婆娑的黄花梨树。农庄里有专门的认养区,认养人只需交付认养金,填写档案登记表、签订合同后就认养成功了。
东方市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花梨谷供图
曾经,黄花梨种养交易面临投资周期长、确权流转难、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了黄花梨产业的发展。为此,东方市创新推行黄花梨树种养交易制度,制定“1+N”制度体系,构建“一树一证一码”交易监管体系,畅通了黄花梨树等珍稀树种的合法交易途径。
而在白沙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可以认养的树种更多,除了茶树,还有荔枝树、龙眼树等。签订认养协议后,这些树日常由庄园的工人代为管理,并实时拍照记录树的生长情况,丰收季节客户可带上家人到农庄体验采摘。目前,已有超过20个客户认养共享茶树60亩。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海南通过共享农庄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三农”发展。
“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共享农庄释放更大魅力。走进屯昌梦幻香山共享农庄,立即沉浸在“花的世界,香的海洋”。这个中国最大的芳香植物园,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芳香文化体验、芳香产品研发及生产、芳香康养度假、研学游等多种业态,从“花香世界”走入“香养生活”。琼海盛大共享农庄依托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引进500余种热带新奇特水果,打造“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项目。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不断根据市场布局产业,逐步推出特色的水果科普、观光、餐饮和民宿等服务项目。
“特色文化是构建农庄记忆的本质素材,通过形成不同主题的内容和场景,会使平淡的农庄生活得以升华,达到活化乡村文化,激发项目活力的目的。”海南共享农庄联盟秘书长陈学军表示。
共富
构建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海南土地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共享农庄建设同样如此,时常面临“找地难”的问题。
土地不足,要怎么去发展?儋州嘉禾共享农庄用10年实践,给出了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样本。嘉禾共享农庄的热带水果自有示范种植基地仅5000亩,通过统一标准、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的方式,整合带动该市南丰镇两个村及周边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并在全省打造约10万亩23个联合种植基地,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全产业链种植联盟,在保证热带水果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极大减轻企业投资负担。
嘉禾共享农庄。
以一产为依托,嘉禾共享农庄建立会员制销售服务模式,通过高品质热带水果、专业化配送服务、丰富的线下体验等一站式服务吸引和留住会员,截至2023年8月已积累会员38万以上,每年仅会员费就达7.5亿元;与油文村委会合作建设的松涛书院民宿和喜禾热带水果主题公园,共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540万元。
“我们联合各地农户一起种水果,让企业实现发展的同时也能惠及村民,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持久的。”嘉禾共享农庄负责人周金枝说。2018年至2022年,嘉禾共享农庄帮扶了儋州10个镇的脱贫户7632户38182人。
让企业挣到钱,让农民有奔头。海南共享农庄建设,紧紧抓住“共富”这一密码,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助力乡村发展。
保亭享水谷共享农庄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村民免费提供安置房、提供就业岗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采取“保底分红+浮动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项目收益,村集体享有保底收益1500元/亩/年,浮动分红收益20%。临高耕读山房共享农庄与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平台”,按照村级联合社20%、专业合作社20%、企业60%进行股权收益分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790万元。海口芳园共享农庄租用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整体提升打造,每户租金年收入约4万元,吸纳40多名本地村民就业,务工收入年人均4万多元。
“共享农庄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抓手、主要平台和主要亮点,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厅将继续做好“两个统筹”,一是统筹共享农庄与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一体推进;二是统筹共享农庄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推进共享农庄投资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形式合作,构成资源整体开发,权益共同分配的共建、共享、共富的利益机制。
(海南日报海口9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