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后高考消费”的理性刻度
海南日报 2025-08-05 10:12

  随着2025年高招录取工作有序推进,我省考生陆续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高考经济”随之升温。

  近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购买电子产品、考驾照增技能、毕业旅行、医疗美容等构成许多准大学生的“暑期消费图鉴”。以考生为主角的“后高考经济”账单背后,既有“犒赏十年寒窗”的消费释放、“精打细算”的理性选择,也有勤工俭学的实践经历。专家提醒,准大学生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

  两名准大学生在海口一家数码城里选购电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婷摄

  商家促销忙暑期消费热

  近日,在海口一家商场的数码专柜前,准大学生们正扎堆选购电子产品,众多商家纷纷推出“学生专享优惠”,掀起一波暑期消费热潮。

  海口中学高三毕业生小张花费9000多元购置了新款智能手机和轻薄笔记本电脑。据了解,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是众多准大学生的“开学标配”。

  除了电子产品外,毕业旅行也是许多准大学生高考后的“必选项”。海南华侨中学高三毕业生小单日前刚刚结束日本之旅,“高中三年,我很少出门。这个暑假出去走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提升个人技能也是准大学生暑期消费的重要内容。海南华侨中学高三毕业生邓博修告诉记者,高考后的第二天,父亲就为他在驾校报名,目前已顺利通过科目一考试,“驾照迟早都要考,我想在暑假拿到手”。

  此外,个性化消费趋势也比较明显。暑期,有些女生购买化妆品、护肤品或进行“轻医美”项目(如割双眼皮、光子嫩肤等)。

  “很多同学高考后都在学习化妆技巧,还有人去医美机构进行‘轻医美’。”海口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小李告诉记者,她最近网购了一些化妆品,目前正在学习化妆。

  和女生相比,许多男生更倾向于购买运动装备。“我想参加大学校队,装备不能太差。”准大学生王宇说。

  据了解,参加毕业旅行,考驾照,以及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新衣物等消费叠加,导致部分准大学生的暑期账单很快就突破万元。

  面对“后高考经济”的消费需求,考生家长反应不同。有家长表示,大学是新的人生起点,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愿意支持孩子“升级装备”。

  而海口市民莫女士表示,“孩子觉得高考后应该‘犒劳’一下自己,但我们收入有限,必须精打细算。”

  精打细算刚需消费

  在“后高考经济”的消费浪潮中,不少准大学生坚持“刚需消费”。

  近日,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三毕业生徐嘉蔓收到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一些同学相比,她的消费选择更加理性务实。她的手机是舅舅送的礼物,电脑是姐姐淘汰的旧款,近日只购买了两套新衣服。前段时间,她在杭州、烟台旅行时,除了交通、食宿费外,基本没有其他花销。她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而非“物质”上。

  近日,小单被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录取。他计划购买一台5000元左右的电脑,用于专业学习,“电脑不需要买太高配置的,但也不要买太便宜的,能满足大学4年的学习需求就可以了”。

  小单告诉记者,他身边有些同学选择高端机型,还有人配齐了“苹果三件套”,但他更看重实用性。除了电子产品外,他对衣物的要求也不高,“夏天衣服无须再买,秋冬季的衣服到了学校再买也不迟”。

  暑假开启后,我省部分准大学生通过暑期打工获取报酬,购买入学用品,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结束高考后,小单每周抽出两三个晚上,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海口的街头巷尾送外卖。“最高纪录一晚上送了15单,赚了90多元。”小单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接单记录。

  “自己打工赚钱后,才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小单说,暑期打工,除了能获得一些收入外,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提升社会实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准大学生打工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餐饮、零售、家教行业外,不少学生尝试在新媒体运营、会展礼仪等行业打工。

  目前,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三毕业生小吴正在一家新媒体机构打暑期工,“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博主剪辑视频,半个月就掌握了基础操作技能,现在赚了2000多元,打算用来买一些入学用品”。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针对准大学生的消费热潮,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陆娜提醒,准大学生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

  首先,应按需消费,拒绝“面子消费”。购买电子产品时,不应盲目追求高端配置,电脑、手机等能够满足日常学习需求即可。建议准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电子设备的配置,例如,设计专业更侧重笔记本电脑的显卡性能,文科专业更侧重便携性等;购买化妆品和衣物,以实用、舒适为主,不必盲目跟风追求“大牌”。

  其次,量入为出,树立预算意识。准大学生应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设定消费上限,按照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应急储备等分类进行管理。日常生活中,使用记账App记录支出,定期复盘支出情况,及时调整自身消费行为,避免过度消费。

  此外,警惕消费陷阱。网购时应选择正规平台,不轻信或点击陌生链接;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陆娜建议,准大学生应结合大学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学校通知要求,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有些学校会统一发放被褥,无须重复购买。同时,应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例如购买二手教辅书籍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开支,减少物品闲置。

  “大学是许多学生独立生活的起点,理性消费是成长的重要一课。学生应合理规划支出,确保既能满足个人日常需求,又能培养自律与责任意识。”陆娜说。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