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美食侦探:“味”你而来
海南日报 邓钰 2025-02-14 14:11

  无论是徐望的“刷街”经验,还是徐雯的网络探店技巧,抑或是旅行博主范薇对地域风味的包容与探索,都让我们看到了美食与生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侦探”们不仅是美食的发现者,更是生活的热爱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多多走出家门,去发现那些被隐藏的美味,去体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口美食,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次与生活的深情对话。

  食色性也,人们对吃喝的探索热情似乎从未消解。

  古时,人们探索美食循天时、跨山海,风流如苏轼也不禁感叹“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如今,在互联网搜寻“如何发现美食”,成百上千的帖子蜂拥而至,让人眼花缭乱。

  美食无处不在,无论是宴席中的珍馐佳肴,还是街头巷尾的市井小食,都自有一番滋味。美食又“深藏不露”,想要找到最地道风味,还需耗费一番心神。还好,总有美食“侦探”孜孜不倦,走街串巷,挖掘出深藏市井中的美妙滋味。

  不期而遇,美食百种藏身处

  “为什么你总能找到美食?”“陌生的地方去哪找好吃的?”“找美食真的有窍门吗?”……在工作之余,徐望是一名资深“吃货”。他的朋友圈里林林总总的美食,总引得人食指大动,引得好友们忍不住向他讨教。

  实际上,街头巷尾,总有美食藏匿其中,要与它们不期而遇,秘诀便是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徐望的经验里,“刷街”是一种笨拙、朴素却有趣的方法。闲暇时间,他会骑上电动车,走街串巷,留心观察那些市井生活的聚集地,市场附近、社区老店、学校周边等都在其中。

  “在许多老市场、老社区,都有这样一条小巷,隔绝了车水马龙,只有旧时光轻轻缓缓流淌,很容易在里面找到地道美食。”徐望说,这些小店通常没有精致的装潢,有的只是“包浆”的桌椅,磨花的铁碗铁盘,有的连招牌都没有,“但只要看到店里常有人排队,就知道一定好吃。”

  靠这种方法,徐望找到过许多美食店。金垦路的清补凉、美苑路的海鲜面……众多地道美味编织出了他的美食地图。

  徐望的朋友圈截图。受访者供图

  穿越市井,许多隐藏在深巷老街市井小店的美食似乎都难登大雅之堂,不是登不上,而是一旦摆上了宴会和酒席,似乎就失去了来自民间大众的生命力了。真正喜欢小店的人,一定是不仅喜欢它们的风味,更沉迷于它们身上沉积的浓郁生活味。

  寻找美食,不只是需要嗅觉

  寻找美食,有时候还得善用工具。

  信息时代,各类资讯软件也成为人们寻找美食的好“帮手”。“90”后徐雯自称美食“打卡”达人,几乎每周都要探访两三家网上“刷”到的好吃小店。

  怎么在网上找到“宝藏”小店,徐雯有自己的见解:首先看评分,3.6分左右的小店可能比5分的更好吃,然后看留言,评价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精致图片和文案的反而比较真实,“如果回头客多,店面又在租金低廉的老城区那一定好吃。”

  回味炖品馆是徐雯在网上偶尔“刷”到的,就在博爱北老街,一个不起眼的店面,将将摆得下四张桌子,尽头是一个小餐车,放着各色蒸笼,往里探,便是隔开的灶间,爆炒的火光不时透出。

  说是炖品店,网上好评最高的却是热锅炒湿面。老板把灶火烧得极旺,生油滑锅,满眼锃亮,粗放中带有一种仪式感。烫到断生的面,在热锅里打个滚,激得锅里蒸汽升腾,添上片好的猪肝、腊肠、瘦肉、河虾和海白,收尾时再来一把青菜,分量十足,童叟无欺。

  热锅炒湿面。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封烁摄

  “在网上找美食,还有个‘隐藏’方法,便是善用地图类软件。”徐雯介绍,地图软件搜索“老字号”“十年老店”,再按好评优先排序,就能将众多经典美食一网打尽。

  但即使只在海南岛内,各市县的口味都不尽统一。北部的杂,东部的鲜,中部的野,南部的酸,林林种种、各不相同。

  一番水土一番风味,寻找美食当然也要遵循此道。“许多地方都有‘官方’美食,是综合了当地文化传承、市井滋味、风土物产的推荐。”每到一处陌生,徐望会第一时间了解当地风物,再向当地人了解有哪些经典老店。“比如文昌的文昌鸡,临高的烤乳猪,这是被普罗大众认可的食物,是最有当地特色的味道。”

  张嘴吃饭,也得敞开心扉。

  “寻找美食,包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海南旅行博主“小岛民阿vo”范薇在琼岛穿行,惊喜地发现各地风物和文化,在万宁,当地人用油条蘸咖啡感受南洋咖啡文化,在乐东,菜市场里的活虫都能被制成特色菜肴……接受差异,才能“解锁”独具一格的地域风味。

  范薇在她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的海口骑楼老街美食。受访者供图

  寻味市井,人人都是美食家

  食物包含了无限多的内涵,你所吃的东西,可能是生活和自我的另一种投射。热爱生活,人人都是美食家,或者说人人都能成为美食家。

  品尝食物,几乎是门槛最低的艺术鉴赏行为。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感慨,“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吃,也是一件需要品味的事。”徐望认为,品尝美食,不仅要了解其风味,更在于了解背后的文化。需要人们在品尝过诸多食物后,对食材的味道、烹调的技艺,形成自我的认知,才能称得上会吃、懂吃。

  去年,徐望在海口龙华自贸港青年夜校开设《寻味自贸港》系列美食文化分享课程,不仅挖掘椰城极具特色的美食,还以海南环岛自驾游为主题,以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为线索,“解锁”各市县的特色美食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课堂开设后,人气高得出乎意料,几乎场场爆满。不少海口“吃货”起初误以为是美食探店活动,到了现场后发现是美食文化解析,不仅没有失望,反而津津有味地参与其中,愈发沉迷。

  “每节课都需要找寻大量史料,从食物的来源、风俗和发展一步步讲起,希望人们能感受到美食背后的故事。”徐望讲海南米粉,从琼岛天时和风土说起,让人们知道为何海南粉、酸粉、汤粉等层出不穷的粉牢牢占据海南人的“舌尖”,也让吃下的每一口美食藏着一场微小的文化考据活动。

  “有时候,寻味美食不仅是一种爱好。在朋友圈‘晒’美食,常能引来好久不见的朋友点赞聊天,不知不觉间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徐望说,四季烟火里,一饭一蔬间,藏着热爱生活的一万种理由。好好吃饭,生活才会生机勃勃、热气腾腾。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