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一夏,小院度假。
“满眼绿意,太治愈了!”暑气渐盛,在海南,海口、儋州、东方等地的特色小院,成为游客“逃离高温”的宝藏目的地。
海口火山石屋改造的咖啡民宿、儋州松涛水库畔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东方黄花梨农庄的文创体验空间……挑选一家小院踏入其中,这些散落在山水间的“方寸庭院”,正以“品香茗、喝咖啡、赏非遗、逛文创、住石屋”等“小院+”业态,串联起文化、生态与产业,构建起海南乡村旅游的“大经济”版图。
小院“新生”:
从“一隅庭院”到“文旅新宠”
谁承想,一座座普通的小院,竟成了海南文旅的新宠。
什么是“小院+”?它是乡村庭院与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既可以是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发展日常经济,也可以是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的复合业态。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于是,这些“方寸之地”的小院,变成了游客眼中最美的“诗与远方”。
“这不仅是一场度假,更像是一场记忆的追寻。”穿过火山石步道,游客们推开木质栅栏大门,眼前顿时一亮:郁郁葱葱的院落里咖啡、茶香悠悠,火山石屋原貌融入红框设计元素的青辰·归时小屋,坐落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三卿村。
青辰·归时小屋。记者丁文文摄
“这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我们利用火山石屋打造了5间客房,周末能接待200多位游客,最高单日营业额达几千元。”青辰·归时小屋负责人欧阳垠说,“小院于2024年6月选址打造,2025年1月1日对外开放,目前主营业态涵盖咖啡+民宿。接下来,还将打造1至2个旅居小院,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古村落的魅力。”
青辰·归时小屋。记者丁文文摄
在海口恒泰庄园,这座“ME·田园”聚落,以火山岩地貌为基底、热带风情为底色,打造集青年创业、私享空间、社群互动、自然疗愈于一体的私享田园生活圈。
海口恒泰庄园。受访者供图
“简单又好玩的田园体验,总能吸引人。”海口恒泰庄园以露营经济为切入点,整合农业观光、户外拓展与田园体验,打造“农旅+露营”复合业态,带游客成为“热带地主”,享受田园生活。
而在儋州云舍・松涛乡村旅游点,则多了一份“故事感”。作为海南首个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依托松涛水库生态资源,形成“景区+园区”模式,引入智慧旅游系统,提升游客体验,打造集休闲农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度假目的地。
儋州云舍・松涛乡村旅游点。受访者供图
“太美了,像画一样!”凭借品质优良的热带水果、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远离城市的返璞归真,儋州云舍・松涛乡村旅游点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据统计,2024年儋州云舍・松涛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05万人次。
“小院+”的潜力远不止于眼前的热闹。在东方,五椰级乡村旅游点——东方亿林黄花梨农庄成了游客寻找乡村诗意的去处,也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东方亿林黄花梨农庄。受访者供图
东方亿林黄花梨农庄开发了丰富的海南黄花梨衍生产品。如海南黄花梨茶、酒,海南黄花梨文创类商品,将海南黄花梨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商品的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与商品体验,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在海南,“小院经济”正以庭院为纸、乡愁为墨,勾勒出一幅乡村旅游的诗意画卷。这些实践证明:“小院+”的本质,是一场关于“乡土生活”的精准改造。
“小院+”未来:
打造“小院经济”特色品牌
时下,“小院+”业态不断拓展延伸。
作为乡村旅游的新型业态,“小院经济”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产业融合,正在成为推动海南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海南应该如何打造“小院经济”特色品牌?海南省乡村度假旅游协会执行会长孙相涛表示,“小院经济”千变万化,海南应该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个性鲜明的经济小院。
一院一景,让特色成为“吸金石”。他建议,琼北火山岩村落可打造“石屋茶寮”,将火山石文化与老爸茶文化融合;黎族聚居区可开发“织绣工坊”,让非遗技艺在庭院中活态传承;滨海渔村则能建设“船屋民宿”,让游客枕着海浪声入眠。这种“一院一主题”的差异化发展,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又能让每个小院成为独特的文化IP。
如何让海南的“小院”从“深闺”走向全国?孙相涛提出,要在小院的品牌上下功夫,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我们要让都市人产生‘在海南有个小院’的向往。”
“小院经济需要‘看得见的手’托底。”孙相涛呼吁,海南省级层面应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方面,探索“点状供地”模式,允许利用闲置农房改造;在金融领域,设立“庭院经济贷”,给予低息创业支持;在人才培育上,建立“小院主理人学院”,系统培训民宿管理、非遗传承等技能。
“当海南自贸港的税收优惠与乡村资源结合,小院经济完全能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新支点。”孙相涛期许,未来海南星罗棋布的“小院”,既有国际范的文艺空间,也有烟火气的田园生活,共同编织成一张吸引全球游客的“乡愁网络”。
海口恒泰庄园。受访者供图
小庭院,大作为。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侯佩旭认为,乡村旅游小院经济的核心是“以小见大”,通过庭院场景的精细化运营,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温度,同时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他建议,海南要因地制宜发展“小院经济”,结合当地资源,如生态、文化、区位选择模式,避免盲目跟风。
在品牌打造方面,提炼“小院IP”,结合当地的历史传承和人文习俗,衍生出院院不同、各美其美的不同IP。依托“小院”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新文化空间,活化乡村文化资源。以“小院+文化”、“小院+书院”、“小院+艺术”、“小院+非遗”、“小院+农耕”、“小院+村史”等模式,建立“小院”文旅全面发展的内生机制,用新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振兴道路。
在可持续运营方面,应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让村民成为小院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如入股分红、技能培训等。
在政策支持方面,希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小院经济”向特色化、品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全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贡献“海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