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慢时光里的漆画之美:人画一半天画一半
海南日报 2025-08-18 10:37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美协艺委会学术研究展系列:第三届小幅漆画展览”公布入选名单,儋州市美协主席吴根波、副主席王小荣的小幅漆画作品《温暖》《有余》榜上有名。

  王小荣的漆画作品《有余》。受访者供图

  “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吴根波说,漆画之美,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多样化的技法和广阔的包容性。

  吴根波的漆画作品《温暖》。受访者供图

  源于寻常重在工艺

  “《温暖》这幅漆画,创作资料是我所住小区里生长的朱蕉、蝎尾蕉。”吴根波说,朱蕉、蝎尾蕉等海南随处可见的热带植物,株形美观,色彩华丽高雅,寓意富贵吉祥。“《温暖》以拟人手法表现一种亲情以及长者对幼小的呵护关爱之情。”

  漆画作品《温暖》整体画面呈现暖灰色调,画面主体为一大一小两株植物。“大株白色植物恬静沉稳,寓意母亲、长辈,小株金色植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比喻孩子,其余暗色的植物表示一个大家庭。”吴根波介绍,整幅画表达的是一种温暖、呵护、守护的意境。

  《有余》取材于海洋生物和人文风情。“灵感来源于我在码头看到的卖鱿鱼场景,渔民将收获的鱿鱼随手一丢,鱿鱼掉到网上就成了一幅有秩序、有美感的‘画作’。”王小荣说,她将这个场景描绘下来,寄望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丰收、年年有余。

  虽然二者所表达的内容都来源于寻常生活,但要将其用漆画形式表现出来,需要用到多样且复杂的工艺、技法。

  漆画兼具绘画与工艺的双重属性,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湖北随州擂鼓墩挖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漆器等,出土时仍保存完好,质地光亮照人。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绘画理念的引入和中国传统工艺的复兴,漆画开始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受到关注。20世纪50年代,福建美术界率先推动漆画创作,乔十光等艺术家将传统漆艺与现代绘画结合,创立了现代漆画的概念。

  王小荣在创作漆画。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心怡摄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王小荣说,这是漆画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王小荣拿起一个杯子,倒入一些生漆——这是漆画的原材料。质地厚重的生漆缓缓流入杯子,呈现出乳白色,约半小时后再看,与空气接触的上层生漆已变为咖啡色。

  “放置时间再长一点,它会变成红色,再变成更深的颜色。”王小荣说,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漆的颜色和状态,因此在绘画时,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漆画是一种慢艺术,艺术家们在缓慢地节奏中细心打磨、精雕细琢,等待时间在画布上施以蜕变的魔法。“因为每块区域需要呈现的纹理和效果不同,所以需要分区作画,绘画完成后需反复抛光定型,还要在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确保漆膜完全固化。”王小荣说,作品《有余》耗时近两个月,如果是大画幅作品,往往要耗费约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除了耗时长,漆画的绘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原料珍贵。绘制漆画所用的大漆是一种天然漆,是漆树的一种分泌物。“都说‘百里千刀一两漆’,漆树产量不高,割漆不易,因此生漆稀有,价格也很昂贵。”王小荣分享道。

  再者,繁复的工艺是漆画的特色,也是对艺术家创作水平的考验。漆画以大漆为主要材料,同时还灵活运用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创作者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绘制出不同效果的图样。“这里通过镶嵌鸭蛋壳产生冰裂纹,这里是用绿豆进行压制形成凹陷,这些纹路分别是用麻布和垃圾袋压制出来的……”王小荣用一幅未完工的作品举例。

  此外,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和漆酶,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此在创作漆画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戴好口罩、手套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在漆画艺术家看来,漆画就像一朵“美丽又带刺”的玫瑰。“绘制漆画时需要用到金箔、银粉等轻飘飘的材料,一旦有风就会将它们吹跑,所以时常‘全副武装’地在密闭无风的环境下创作,全身都被汗水浸湿。”王小荣说。

  “创作漆画的过程,也是一种‘修心’的过程。”吴根波说,每完成一幅漆画,就能感受到情绪的一个轮回。

  始于喜爱贵在坚持

  “和漆画结缘,是在我大学时。”王小荣说,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她加入了大学的漆画工作室,第一次领略到了这种神奇的绘画形式。“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张漆画作品,描绘的是一张俯视角度的茶几,在了解到这幅画背后复杂的工艺时,我就被这种形式迷住了。”王小荣说,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尝试漆画创作。

  大学毕业,回到儋州,王小荣也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带回了儋州。“当时儋州几乎没有了解并从事漆画创作的艺术家,相比在大学里团队作战的日子,我时常在创作时感到孤独。”于是,她尝试将漆画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同行,吴根波正是其中之一。

  “之前听王小荣聊起漆画,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2月中旬,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陈金华老师来儋州写生,鼓励我大胆尝试漆画创作。”由此,吴根波开始边学习漆画技法边创作。“与油画颜料相比,色漆没有笔转变色的洒脱,没有表现自然色系冷暖色调微妙推移的自如,但是,漆画拥有得天独厚的创造肌理的能力,拥有独领风骚的漆语体系。因此,在表现性和呈示性的绘画领域里,漆画创作享有充分的自由。”吴根波说。

  作为儋州市八一中学的美术老师,王小荣还将漆画带入到课堂当中,希望更多孩子在作品赏析中了解并喜欢上漆画创作。

  相较于福建、江苏、广东等漆画创作时间较长的省份,海南的漆画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海南美协加大漆画创作与发展的力度,2023年,海南组建了第一批漆画创作团队,在深耕漆画研究与创作40余年的艺术家易武等名家的指导下,我省的漆画水平逐渐有了长足的进步,多件漆画作品入选全国画展。

  谈及未来,吴根波说,海南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创作的良好素材,今后将继续用漆画的形式捕捉时代脉动、反映时代变化、记录幸福生活、抒发真挚心声,为海南的漆画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