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2026赛季“华体杯”中国匹克球公开赛——庐山西海城市赛圆满收官。在这场汇聚众多高手的激烈角逐中,来自海南的选手邓昌良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大放异彩。他一举斩获公开组(16+)男双冠军、男单季军,以及35+男双冠军、男单冠军,成为赛场上当之无愧的焦点。
初遇匹克:从网球高手到新星崛起
邓昌良,这位土生土长的儋州汉子,如今定居三亚。虽已年过四十,但他在体育领域却有着不俗的履历。曾经,他是网球场上的一员猛将,多次在全国业余网球大赛中斩获佳绩,以精湛的球技和顽强的斗志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喝彩。
邓昌良在训练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黎刚摄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邓昌良与匹克球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去年3月,一位国内业余网球高手手持匹克球拍,在网球场上展示了这项新兴运动的独特魅力。邓昌良怀着好奇与尝试的心情,在球场上与对方打了几个来回。刹那间,匹克球那灵动的轨迹、富有节奏感的击打声,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了他。他发现,匹克球的握拍方式和技术特点与网球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对于有着深厚网球功底的他来说,学习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为了能在这片全新的赛场上迅速崛起,邓昌良开启了自学之路。他利用网络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匹克球的技术知识,仔细观看欧美职业匹克球选手的动作和打法。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模仿中,他逐渐掌握了匹克球的技战术精髓。“没有教练的指导,只能靠自己上网摸索。学了一段时间后,总算对匹克球的打法有了些头绪。”邓昌良回忆道。
接触匹克球运动仅一个多月后,邓昌良便毅然报名参加了在河北廊坊举行的全国匹克球冠军赛。当时,珠海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匹克球运动的城市之一,高手云集。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一周,邓昌良自费飞赴珠海,与当地的高手们一同训练。在紧张而充实的训练中,他的球技得到了显著提升。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胆子可真够大的,刚练了一个多月,就敢报名参加全国大赛。”邓昌良笑着说道。那次在河北举行的全国比赛,可谓是高手如云,国内众多匹克球顶尖选手齐聚一堂。然而,初出茅庐的邓昌良却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扎实的基本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了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两个亚军,令整个赛场为之惊叹。“这两个亚军就像两针强心剂,让我的自信心瞬间爆棚,也更加坚定了我练好匹克球的决心。”他感慨地说。
赛场逐梦:黑马之路与热爱坚守
由于三亚当地打匹克球的人相对较少,高手更是寥寥无几,邓昌良很难找到合适的训练伙伴。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毫不犹豫花费近万元购买了一台匹克球发球机。“有了这个发球机,我就能自己和自己较量,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了。”邓昌良说道。从此,这台发球机成了他最亲密的“训练搭子”。每天,他都会在发球机前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刻苦训练。发球机发出的快速上旋球、下旋球,如同变幻莫测的音符,让他在适应不同球速和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的球技。
这一年来,邓昌良在国内匹克球界声名鹊起,被大家誉为来自海南的“黑马”。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发挥,在各类全国大赛中屡创佳绩,斩获了10多个全国大赛的冠军。他平均每半个月就要出岛参加一次全国大赛,这一年下来,至少参加了40多次全国比赛。
目前,国内匹克球大赛虽然数量不少,但球员们大多需要自费参赛,比赛成本着实不低。邓昌良坦言,自己打匹克球纯粹是出于热爱,“只有获得全国前三名,才能勉强把参赛的成本赚回来。其中,夺冠肯定稳赚不赔,亚军能小赚一点,季军就基本不亏不赚了。”他笑着说。幸运的是,这一年多来,邓昌良参加全国比赛大多数场次都能进入四强,“还好没有亏钱,还略有盈余。”
经过这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邓昌良在国内匹克球男单和男双项目中的排名均稳居前三,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去年,他甚至有两个月的时间排名国内男单第一名,男双更是长期占据国内排行榜榜首。他感慨地说,匹克球给他带来了胜利的喜悦和无尽的快感。这项运动门槛不高,只要肯努力,就很容易实现成为“高手”的梦想。“不像网球、高尔夫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爱好者们即使苦练几年,也很难在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是匹克球能在国内迅速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邓昌良说道。
在匹克球的赛场上,邓昌良就像一位勇敢的骑士,怀揣着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一路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传奇,更是匹克球运动在国内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位来自海南的匹克球“黑马”,将继续在赛场上驰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