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这一主题强调了心理健康服务普及的重要性,旨在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它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可能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隐形感冒”。在海南省安宁医院,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丛征途,试图透过他的视角,撕下贴在心理与精神问题上的陈旧标签,探寻科学诊疗的真相。
破除坚冰
病耻感是康复的第一道枷锁
“很多人踏进医院大门时,内心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挣扎。”丛征途的开场白直指核心。在他的诊室里,见过太多因“病耻感”而延误治疗时机的案例。“一位优秀的程序员,因焦虑症出现心悸、手抖,却坚持认为自己‘意志薄弱’,直到无法敲击键盘才来就医;一位学生,长期失眠、情绪低落,父母却认为他是‘为不想学习找借口’……”
“将心理精神问题与个人品德、意志力挂钩,是最大的认知误区。”丛征途强调,“大脑是我们身体最精密的器官,它也会‘感冒发烧’。高血压需要降压药,糖尿病需要胰岛素,大脑的功能失调同样需要专业干预。主动寻求帮助不是懦弱,恰恰是强者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丛征途提到,随着社会压力多元化,就诊人群已覆盖各年龄层和职业群体。“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职场人士应对绩效竞争,老年人面对空巢生活……心理健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走进诊室,是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值得鼓励。”丛征途说。
科学认知
精神心理问题≠终身服药
“医生,这药是不是一吃就停不下来了?”这是诊室里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反映了公众对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普遍恐惧。
“这是一个亟需澄清的误区。”丛征途耐心解释,“并非所有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药物治疗,也绝非一旦用药就需终身服用。”他详细分析了诊疗路径:
心理评估与诊断是关键前提
通过专业评估,明确问题是普通的心理困扰(如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还是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对于前者,通常以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为主;对于后者,则可能根据严重程度,采用药物、物理治疗或二者结合。
药物治疗是“拐杖”非“枷锁”
在急性期,药物如同骨折后用的拐杖,能快速稳定症状,为心理重建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和基础。当情绪稳定、认知改善后,在医生指导下,会进入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并逐步尝试减药、停药。许多患者经过系统治疗,最终能够成功停药,恢复正常生活。
个体化治疗方案
遵循“精准医疗”原则。用药种类、剂量、疗程都因人而异,严格依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目标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在最短必要时间内帮助患者康复。
多元干预
现代精神医学的“武器库”远比你想象的丰富
除了药物治疗,海南省安宁医院已建立起一整套多元化、现代化的综合干预体系。丛征途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参观了医院的特色治疗中心,介绍了诸多“非药物”辅助治疗手段:
精准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一种无痛、无创的脑部刺激技术,利用磁场调节大脑特定区域神经活动,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有良好效果。这种疗法像给疲惫的脑细胞做“按摩”,唤醒它们的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微弱直流电调节皮层兴奋性,常用于改善认知功能、辅助治疗抑郁。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传感器将生理信号(如心率、肌电)可视化,帮助患者学习自主调节身体状态,有效应对焦虑、压力。
深度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导致情绪困扰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是国际公认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探索潜意识的冲突和早期经历,促进人格层面的深刻领悟与成长。
家庭治疗: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改善家庭互动模式,从根源上缓解成员的心理压力。
康复与辅助疗法
音乐治疗、艺术治疗:通过非言语表达,疏导被压抑的情感,促进自我探索和情绪释放。
工娱治疗、体育治疗:在集体活动和运动中恢复社会功能,提升身体机能,改善情绪。
中医中药与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瑰宝,在调理整体气血、安神解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辅助作用。
虚拟现实(VR)技术:用于暴露疗法,模拟特定场景(如恐高、社交焦虑),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脱敏训练。
“我们的治疗理念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丛征途总结道,“就像一套组合拳,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最佳方案。目标是不仅消除症状,更要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希望之光
从隐秘角落走向阳光下的新生
在医院的康复活动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遇到了正在参与手工团体治疗的王女士(化名)。一年前,她因重度抑郁症辞职在家,自我封闭。“当时觉得人生完了,害怕被贴标签,更怕吃药上瘾。”在家人劝说下,她来到安宁医院。经过初期药物稳定情绪,结合长期的心理治疗和丰富的康复活动,她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乐趣。“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现在我能坦然面对过去,也准备重返工作岗位。”王女士说。
这样的故事在海南省安宁医院并非个例。数据显示,近年来,医院年门诊量持续增长,“这并非意味着‘病人’变多了,而是公众的意识在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摘下‘面具’,勇敢求助。”丛征途说。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丛征途通过海南日报向公众发出呼吁:
对己
正确认识心理精神问题,将其视为正常的健康问题。当情绪困扰持续超过两周,并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社交时,应像对待身体不适一样,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对人
社会支持是康复的良药。家人、朋友、同事应给予理解、陪伴与鼓励,避免指责和歧视,创造一个“可以说出口”的温暖环境。
对社会
媒体应加强科普,消除污名化;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共同营造一个关注心理健康、支持寻求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