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连续熬夜后,嘴角突然冒出刺痛的小溃疡;压力骤增时,口腔内壁上泛起白色的椭圆形创面;或是情绪波动期间,牙龈附近出现难以愈合的红肿破溃。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密而复杂的生理联动机制。
海口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黏膜病科医生杨晨希介绍,在医学上,这种反复发作、让人疼痛不堪的小东西,有个专门的名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简称RAU)。全球大约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经历过它的困扰。它的样子很有特点:中间覆盖着一层黄白色的膜,周围一圈是红肿的,碰一下疼得厉害,但好在好了之后一般不会留疤。最让人烦恼的是它的“复发性”,它的到来常常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比如熬夜、压力大、情绪不佳的时候,它就特别容易找上门。
为什么我们的情绪和作息,会直接反映在口腔里呢?这背后是一场由身体内部失衡引发的“连锁反应”。一个健康的口腔黏膜,表皮细胞每两周会更新一次,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但当我们的身体承受巨大压力时,这个精密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黏膜细胞过早脱落,形成溃疡。
压力,是如何在口腔里点燃“战火”的?长期的精神紧张会激活我们体内的“应激系统”,导致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适量的皮质醇能帮助我们应对危机,但长期过高就会出问题。它会抑制我们体内负责防御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又让巨噬细胞等过度兴奋。结果就是,对外防御能力下降,细菌病毒容易入侵;对内则“敌我不分”,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自身的口腔黏膜组织,引发炎症和溃烂。
熬夜带来的“微环境恶化”同样不容小觑。夜晚本该是身体休息修复的时间,如果强行保持清醒,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导致口腔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供应减少,局部环境会变酸,直接损伤娇嫩的上皮细胞,也为一些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
此外,压力大时,人们常常饮食不规律,偏爱快餐外卖,容易缺乏维生素B族、铁、锌等关键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细胞再生和修复的“原材料”,一旦缺乏,溃疡的愈合速度自然会大大减慢。
面对这个恼人的恶性循环,我们该如何破解呢?杨晨希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尽量保证每晚7小时以上的优质睡眠。其次,要主动为自己打造抗压缓冲带。推荐尝试“478呼吸法”(用4秒吸气,屏住呼吸7秒,再用8秒缓慢呼气)来快速平复紧张情绪。每天进行2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能够提升大脑内有益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在饮食上,实施精准的营养干预至关重要。饮食要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